第4章 供销社谋算 遇虎子情深

关灯
连续三天的忙碌,父子俩终于把猎物处理妥当。

    两张鞣制到半软的狼皮被仔细晾在柴房通风处,用竹竿撑开成平整的模样;狍子肉和狼肉按计划分好,该送的都已送完,剩下的装了两个厚实的粗布袋子,沉甸甸压在爬犁上。

    林建国的小腿伤口虽未痊愈,但已能正常走动,只是不能太过用力。

    这天清晨,母亲天不亮就烙好了十个玉米饼,还煮了几个鸡蛋塞进包袱:“建国,逍儿,路上慢着点,供销社人多,看好东西。

    晓梅的纸笔别忘了挑厚实的,别用两天就磨破了。

    ” “知道了娘,放心吧。

    ”林逍接过包袱,帮父亲把装肉的袋子绑紧。

    爬犁上除了肉和狼皮,还放着母亲纳的两双布鞋——这是要跟供销社的售货员换点紧俏货的“敲门砖”。

    父子俩拉起爬犁,踏着尚未融化的残雪往镇上走。

    从农场到镇上有八里地,爬犁碾过冻土,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比在雪地里走更费力气。

     “爹,咱这两张狼皮能卖多少钱?”林逍一边用力拉着爬犁绳,一边问道。

    他记得上一世父亲受伤后,家里也曾变卖过一些简陋的猎物皮毛,价格低得可怜。

    林建国望着前方蒸腾着白气的镇口,估算道:“这两张是冬皮,毛密厚实,还是筒子皮,一张少说能卖十五块,两张三十块应该稳当。

    狍子肉和狼肉加起来,怎么也能卖二十块,够晓梅学费还有富余。

    ” 林逍心里盘算着,三十加二十就是五十块,再加上家里之前攒的几块零钱,不仅妹妹的学费绰绰有余,还能剩下不少钱作为启动资金。

    他更关心的是猎枪的事,上一世父亲用的那把老套筒还是爷爷传下来的,打两发就要重新装火药,威力也有限。

    要是能买一把半自动猎枪,打猎的效率和安全性都会大大提升。

     到了镇上,街面上已经热闹起来。

    供销社的青砖瓦房在一众土坯房里格外显眼,门口挂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红底白字标语,玻璃窗里整齐摆放着搪瓷缸、肥皂、布匹等生活用品,引得不少人驻足观望。

    父子俩先把爬犁停在供销社侧面的巷子里,林建国嘱咐道:“你在这儿看着东西,我先去跟王主任打个招呼,他跟我熟,收皮毛给的价公道。

    ” 林逍点点头,靠在爬犁旁打量着四周。

    不远处有几个挑着担子卖菜的农户,还有一个推着自行车的货郎,车后座的木箱里装着糖块、针线等小玩意。

    他注意到巷口有两个穿着军大衣的男人在低声交谈,时不时往供销社这边瞥一眼,手里还摩挲着一个用布包裹的长条物件——看那模样,像是在交易违禁品。

    林逍心里一动,黑市!这正是他想找的地方,猎枪和猎狗这种东西,正规渠道根本买不到,只能靠黑市。

     没等多久,林建国就和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正是供销社的王主任。

    “逍儿,快把狼皮拿出来让王主任看看。

    ”林逍赶紧解开包袱,把两张狼皮铺在地上。

    王主任蹲下身,用手指捋了捋狼毛,又翻看了皮板的鞣制情况,点点头赞道:“建国,你这手艺没退步啊,这皮鞣得匀实,毛也没掉多少,标准的一等品。

    两张给你三十五块,怎么样?” 林建国眼睛一亮,比预期多了五块:“王主任,您这价够意思!”王主任笑了笑:“看在你常年给供销社供货的份上,再说这小伙子眼光准,打回来的都是好货。

    肉呢?我看看新鲜不。

    ”林逍掀开肉袋,狍子肉鲜红紧实,狼肉虽然颜色深些,但也新鲜无异味。

    王主任捏了捏肉的弹性,说道:“狍子肉给你十二块,狼肉八块,一共二十块。

    加起来五十八块,行不?” “行!太行了!”林建国连忙应下。

    王主任让人把肉和狼皮搬进去,转身从口袋里掏出一沓毛票和纸币,数了五十八块递给林建国。

    林建国接过钱,小心翼翼地揣进贴身的衣兜,又从包袱里拿出那双布鞋:“王主任,这是我家那口子纳的,您不嫌弃就收下。

    ”王主任也不推辞,接过布鞋看了看针脚:“弟妹手艺真好,我家老婆子正缺双这样的棉鞋。

    ” 父子俩跟着王主任进了供销社,开始采购生活用品。

    母亲交代要买的肥皂、盐、针线很快就挑好了,林建国又给父亲买了一包旱烟,给母亲买了一块蓝色的粗布——打算给母亲做件新棉袄。

    林逍则直奔文具柜台,柜台里的纸笔种类不多,大多是粗糙的草纸和蘸水笔。

    他拿起一沓厚实的毛边纸,又挑了两支带橡皮的铅笔和一块墨锭:“同志,这些多少钱?” 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看了看说道:“毛边纸一毛五一沓,铅笔五分一支,墨锭一毛,一共三毛五。

    ”林逍付了钱,把纸笔仔细放进包袱里,又假装不经意地问:“同志,你们这儿有猎枪卖吗?我爹打猎用的老枪坏了,想换一把。

    ”姑娘愣了一下,连忙摆手:“猎枪是管制物品,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