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寻泥制陶(上)·原料探索
关灯
小
中
大
也弥漫开一股淡淡的腥气——那是河水和泥土混合的味道。
张轩停下脚步,蹲下身,伸手抓起一把泥土,手指轻轻揉搓。
这把泥土颜色偏黄,质地细腻,揉搓时能感觉到明显的黏性,却没有过多的砂石颗粒。
“轩神,这泥……能行吗?”石也蹲下来,学着张轩的样子抓起一把泥土,可他刚一用力,泥土就从指缝间漏了下去,只剩下几颗细小的沙粒。
他有些尴尬地看向张轩,“我抓不住它。
” 张轩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继续沿着河岸往前走。
他的目光扫过河边的泥土,同时动用了体内的物质重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改变物质的形态,还能感知物质的分子结构。
此刻,他的意识仿佛化作一双无形的眼睛,穿透表层的泥土,清晰地“看到”下方土壤的成分:哪些地方含有较多的黏土矿物,哪些地方混杂着过多的砂石,哪些地方的泥土黏性适中、可塑性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始社会的河流两岸,往往是黏土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河流常年冲刷,将上游山体中的黏土颗粒带到下游沉积,形成适合制陶的黏土层。
张轩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抓取泥土,用手指揉搓、感受,同时通过物质重组能力验证泥土的成分。
岩跟在他身后,见张轩每次抓起泥土后,都会凝神片刻,然后要么摇摇头继续往前走,要么就将泥土放在一旁的石头上,心中越发好奇。
他忍不住问道:“轩神,您是在找‘好泥’吗?怎么才能知道泥好不好?” “用手摸,用眼看。
”张轩停下脚步,抓起一把刚找到的泥土,递到岩面前,“你看,这泥颜色偏青,摸起来很细,没有沙子硌手,捏一下能成团,不会一捏就碎。
”他说着,将泥土在掌心揉成一个小球,然后轻轻一捏,小球被捏成扁饼,边缘没有开裂,也没有因为过于稀软而变形。
“这样的泥,才适合做‘陶’。
” 岩学着张轩的样子,接过泥土揉搓起来。
他的手掌粗糙,布满老茧,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泥土的细腻和黏性。
当他将泥土捏成小球再压扁时,看到扁饼完整无损,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轩神,真的!这泥和刚才的不一样,能捏成团!” 石也凑了过来,抓起一把同样的泥土,反复揉搓、揉捏,脸上的怀疑渐渐被惊讶取代。
他活了几十年,天天在河边狩猎、取水,却从未注意过不同泥土的区别,更没想过这种“能捏成团”的泥土,竟然有如此大的用处。
张轩见两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分辨黏土的方法,便开始扩大范围,带着他们在河岸两侧仔细寻找。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灼热起来,河边的蚊虫也多了起来,叮咬着几人的手臂和脚踝。
可石和岩却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脚下的泥土吸引,每当找到一把符合张轩描述的黏土,就像发现了猎物一样兴奋。
“轩神,这里的泥!”岩突然在一处河湾停下,挥手招呼张轩。
张轩走过去,只见河湾内侧的泥土颜色比之前找到的更深,呈深青色,表面因为长期被河水浸泡,显得格外光滑。
他抓起一把泥土,用手指揉搓,只觉得泥土比之前的更加细腻,黏性也更强,而且里面几乎没有砂石颗粒——这是一块纯度极高的黏土矿,正是制作陶器的绝佳原料。
“很好。
”张轩满意地点点头,“这里的泥,足够我们做很多‘陶’了。
” 石和岩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们虽然还没见过最终的“陶”是什么样子,但跟着张轩找了一上午泥土,已经隐约感觉到,这种“能捏成团”的泥土,或许真的能变成轩神所说的“器”。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泥运回去。
”张轩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石,你回去叫几个妇女和青壮过来,带上篮子和木板,小心点挖,别混进太多沙子和草根。
” 石立刻应声,转身快步往部落跑去。
岩则留在原地,好奇地看着脚下的黏土,忍不住又抓起一把,反复揉捏着,像是在把玩什么珍贵的宝贝。
张轩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
原始人的学习能力或许不如现代人,但他们对生存技能的渴望和执行力,却远超想象。
只要稍加引导,他们
张轩停下脚步,蹲下身,伸手抓起一把泥土,手指轻轻揉搓。
这把泥土颜色偏黄,质地细腻,揉搓时能感觉到明显的黏性,却没有过多的砂石颗粒。
“轩神,这泥……能行吗?”石也蹲下来,学着张轩的样子抓起一把泥土,可他刚一用力,泥土就从指缝间漏了下去,只剩下几颗细小的沙粒。
他有些尴尬地看向张轩,“我抓不住它。
” 张轩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继续沿着河岸往前走。
他的目光扫过河边的泥土,同时动用了体内的物质重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改变物质的形态,还能感知物质的分子结构。
此刻,他的意识仿佛化作一双无形的眼睛,穿透表层的泥土,清晰地“看到”下方土壤的成分:哪些地方含有较多的黏土矿物,哪些地方混杂着过多的砂石,哪些地方的泥土黏性适中、可塑性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始社会的河流两岸,往往是黏土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河流常年冲刷,将上游山体中的黏土颗粒带到下游沉积,形成适合制陶的黏土层。
张轩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抓取泥土,用手指揉搓、感受,同时通过物质重组能力验证泥土的成分。
岩跟在他身后,见张轩每次抓起泥土后,都会凝神片刻,然后要么摇摇头继续往前走,要么就将泥土放在一旁的石头上,心中越发好奇。
他忍不住问道:“轩神,您是在找‘好泥’吗?怎么才能知道泥好不好?” “用手摸,用眼看。
”张轩停下脚步,抓起一把刚找到的泥土,递到岩面前,“你看,这泥颜色偏青,摸起来很细,没有沙子硌手,捏一下能成团,不会一捏就碎。
”他说着,将泥土在掌心揉成一个小球,然后轻轻一捏,小球被捏成扁饼,边缘没有开裂,也没有因为过于稀软而变形。
“这样的泥,才适合做‘陶’。
” 岩学着张轩的样子,接过泥土揉搓起来。
他的手掌粗糙,布满老茧,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泥土的细腻和黏性。
当他将泥土捏成小球再压扁时,看到扁饼完整无损,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轩神,真的!这泥和刚才的不一样,能捏成团!” 石也凑了过来,抓起一把同样的泥土,反复揉搓、揉捏,脸上的怀疑渐渐被惊讶取代。
他活了几十年,天天在河边狩猎、取水,却从未注意过不同泥土的区别,更没想过这种“能捏成团”的泥土,竟然有如此大的用处。
张轩见两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分辨黏土的方法,便开始扩大范围,带着他们在河岸两侧仔细寻找。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灼热起来,河边的蚊虫也多了起来,叮咬着几人的手臂和脚踝。
可石和岩却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脚下的泥土吸引,每当找到一把符合张轩描述的黏土,就像发现了猎物一样兴奋。
“轩神,这里的泥!”岩突然在一处河湾停下,挥手招呼张轩。
张轩走过去,只见河湾内侧的泥土颜色比之前找到的更深,呈深青色,表面因为长期被河水浸泡,显得格外光滑。
他抓起一把泥土,用手指揉搓,只觉得泥土比之前的更加细腻,黏性也更强,而且里面几乎没有砂石颗粒——这是一块纯度极高的黏土矿,正是制作陶器的绝佳原料。
“很好。
”张轩满意地点点头,“这里的泥,足够我们做很多‘陶’了。
” 石和岩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们虽然还没见过最终的“陶”是什么样子,但跟着张轩找了一上午泥土,已经隐约感觉到,这种“能捏成团”的泥土,或许真的能变成轩神所说的“器”。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泥运回去。
”张轩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石,你回去叫几个妇女和青壮过来,带上篮子和木板,小心点挖,别混进太多沙子和草根。
” 石立刻应声,转身快步往部落跑去。
岩则留在原地,好奇地看着脚下的黏土,忍不住又抓起一把,反复揉捏着,像是在把玩什么珍贵的宝贝。
张轩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
原始人的学习能力或许不如现代人,但他们对生存技能的渴望和执行力,却远超想象。
只要稍加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