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寻泥制陶(下)·烈火成陶

关灯
只要火一直这么旺,温度够了,陶坯就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你看,现在火焰是深红色,这说明温度已经差不多了,等会儿火焰变成白色,就说明窑内温度足够高,陶坯就能烧透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不太明白“温度”和“火焰颜色”之间的关系,但他选择相信张轩。

    在他心里,轩神说的话从来没有错过,就像之前说“火能烤熟肉”,结果烤肉比生肉好吃百倍;说“黏土能做成装东西的器物”,结果真的捏出了陶坯。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渐渐沉入西山,夜幕降临,山林里响起了虫鸣和野兽的嚎叫,部落里已经升起了篝火,散发着烤肉的香气,但围在陶窑旁的人却没有一个离开。

    石让人拿来了熏肉和果干,分给大家,却没人有心思吃,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陶窑上,耳边只有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和火焰“呼呼”的声响。

     张轩换了个姿势,坐在一块石头上,一边看着进火口的火焰,一边和身边的石聊天。

    “石,等陶器烧好了,我们就有东西装水、装食物了,以后煮野菜、煮肉,就不用再用石板了,直接用陶罐煮,能煮得更烂,也更省柴火。

    ”石连连点头,眼神里满是憧憬:“是啊,轩神,之前用石板煮肉,总是煮不熟里面,还容易糊,有了陶罐,大家就能吃到更软的肉了。

    ” 旁边的岩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之前捏坏的陶坯碎片,说:“轩神,等陶器做好了,我们是不是还能做更大的陶罐,用来装熏肉和果干?这样食物就不容易受潮了。

    ”张轩笑着说:“当然可以,以后我们还能做不一样形状的陶器,比如带盖子的陶罐,能更好地保存食物,还有浅一点的陶盘,用来盛烤肉正好。

    ” 众人听着张轩描绘的“未来”,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之前的紧张和忐忑渐渐被期待取代。

    叶带着几个妇女,轮流给陶窑添柴,篝火的光芒映照着她们的脸庞,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有个叫“花”的年轻妇女,之前因为捏坯总是捏不好,还偷偷哭过,现在看着窑内熊熊燃烧的火焰,眼神里满是期待:“希望这次能烧出好陶器,我以后一定好好学捏坯,争取做出漂亮的陶罐。

    ” 深夜,月亮升到了头顶,清冷的月光洒在陶窑上,窑身被火烤得通红,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燥热。

    张轩站起身,走到陶窑旁,往进火口添了几块木炭,然后仔细观察着火焰的颜色——此时的火焰已经变成了白色,跳动的火苗带着刺眼的光芒,窑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烧制陶器的最佳温度。

    “差不多了,”张轩松了口气,对身边的石说,“火已经够旺了,接下来不用添太多柴,保持这个火势,烧到后半夜,就让火慢慢灭,然后让陶窑自然冷却,明天早上就能开窑了。

    ” 石连忙点头,安排人轮流守着陶窑,控制添柴的量,确保火势不会减弱,也不会太旺。

    其他人见“最关键的时刻”已经过去,才稍微放松下来,有些人靠在石头上休息,有些人则小声地议论着明天开窑的场景,脸上满是期待。

    张轩也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休息,忙碌了一天,他也有些疲惫,但心里却很清楚,这次制陶的成功,对部落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器物”的进步,更是部落生存能力的一次飞跃。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围在陶窑旁的人就都醒了过来。

    经过一夜的燃烧,陶窑内的火焰已经渐渐熄灭,只剩下暗红色的炭火,窑身的温度也降了不少,但依然有些烫手。

    张轩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走到陶窑前,敲了敲窑壁,听着里面传来的“空空”声,知道里面的陶坯应该已经烧好了。

     “可以开窑了。

    ”张轩对身边的石和岩说,“你们小心点,窑里面还有点热,别烫到手。

    ”石和岩早就等不及了,连忙找来几根粗壮的树枝,小心翼翼地撬开陶窑顶部的排烟孔,然后又慢慢打开了窑门。

    一股带着烟火气的热浪从窑内涌出,众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窑内。

     窑内的景象渐渐清晰——原本土黄色的陶坯,经过高温烧制后,变成了深褐色,表面光滑坚硬,敲一下还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

    石激动地伸出手,想要去拿最外面的一个小陶碗,却被张轩拦住了:“别急,里面还有点热,等凉一点再拿,不然容易摔坏。

    ”石这才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缩回了手。

     等窑内的温度稍微降了一些,张轩示意石和岩可以把陶器拿出来了。

    两人小心翼翼地走进窑内,先拿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陶罐,这个陶罐是石之前亲手捏的,虽然形状算不上规整,但烧制后却异常坚硬。

    石双手捧着陶罐,走到众人面前,激动地说:“你们看!真的变硬了!轩神说的是真的!” 周围的部落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