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纯粹善意的重量

关灯
回到李氏杂货店的后屋,林小满转述了与赵姐会面的全部内容。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李伯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沪剧声,作为背景音微弱地流淌。

     “纯粹善意……不掺杂任何目的……”苏晓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咖啡杯的边缘,眉头紧锁。

    这对于习惯了她那带着副作用、总能撬开人性缝隙的“真心话咖啡”的她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帮人捡东西,不是为了听吐槽;泡咖啡,不是为了让人说真话……这几乎违背了我们使用能力的‘惯性’。

    ” 顾小飞挠着头,一脸苦恼:“这咋区分啊?我送外卖帮大爷提菜上楼,心里肯定想着别超时别被投诉,这算有目的吧?难道要我心无杂念,把自己当活雷锋?”他想象了一下那场景,自己都觉得别扭。

     老周用一块沾着机油的黑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一个旧齿轮,声音沉稳:“善意本就发自本心。

    刻意去求‘纯粹’,反而落了下乘。

    就像我修车,修好了,人家给钱我拿着,不给钱,我也不会追着要。

    图的是东西能再用,街坊邻居方便。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几个年轻人,“关键是发心。

    那一刻,你想的是对方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得失。

    ” 夏晓星趴在桌上,下巴抵着胳膊,闷闷地说:“我帮同学捡本子,就知道会倒霉……这算有目的吗?可我就是想帮他们呀。

    ”她的能力让她过早地直面“善意”与“代价”的直接挂钩。

     林小满感受着同伴们的困惑和讨论,他自己也同样在消化这个抽象的概念。

    赵姐的话点明了方向,但路径依旧迷雾重重。

     “或许,”林小满缓缓开口,试图理清思路,“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制造’纯粹善意。

    而是要回归到我们获得能力之前,或者说,剥离掉能力带来的‘附加价值’,去做那些最本能、最微小的好事。

    ” 他看向顾小飞:“比如,你送外卖时,看到路中间有块大石头,你顺手搬开,不是为了好评,只是怕后面的车或人撞上。

    ” 他看向苏晓:“有人路过你的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