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日常的裂痕
关灯
小
中
大
林墨合上手中那本厚重的《古代丧葬制度考》,图书馆窗外的夕阳恰好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在书脊上,为它镀上了一层近乎于文物出土般的暖金色。
他喜欢这个时刻,图书馆里人流渐稀,只剩下书页翻动和远处桌椅被轻轻挪动的细微声响,一种秩序井然的宁静。
他抬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细框眼镜,目光落在窗外。
远处,城市的天际线在暮色中开始点亮星星点灯的灯火,如同另一片倒悬的星空。
一切如常,规律得让人安心——上课、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用浩瀚而冰冷的历史知识填满所有时间,这是他构建起来抵御内心某个空洞的堡垒。
就在他收拾笔记,准备离开时,眼角的余光似乎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闪烁。
他下意识地转头望向窗外天际,只见一片模糊的、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景象一闪而过——那似乎不是任何一座现代建筑,而是……一片残破的、带着烽火台轮廓的土黄色阴影?它悬浮在云端,违反了所有的物理定律,却又真实得刺眼。
林墨皱了皱眉,迅速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眼睛。
再次看去时,窗外只有被晚霞染红的云朵和熟悉的城市景观。
“光线折射?还是最近熬夜太多……”他低声自语,理性迅速为这异常现象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他将这瞬间的恍惚归咎于视觉疲劳,把书本塞进有些磨损的双肩包,起身离开了图书馆。
只是,那惊鸿一瞥的残破影像,如同一个无声的烙印,留在了他意识的最边缘。
…… 同一时刻,在城市另一端的艺术学院画室里,夏晚正对着画布上未完成的习作发呆。
画布上是一个人物的背影,笔触大胆,色彩浓烈,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她叹了口气,将画笔扔进洗笔筒,溅起一圈五彩斑斓的水花。
就在这时,一股没来由的、强烈的悲伤情绪毫无征兆地攫住了她。
这不是她自己的情绪,更像是一种外来的、弥漫在空气中的“颜色”——在她独特的感知里,情绪总是带着色彩:快乐是明快的亮黄,愤怒是灼热的赤红,而此刻笼罩她的,是一种沉郁的、近乎于绝望的灰蓝色。
这情绪的来源……是窗外。
夏晚猛地转头,望向画室巨大的落地窗。
夕阳正好,但在那绚烂的光晕之中,她清晰地“看”到了——一片扭曲的、不断波动的光影,光影中隐约有古老的石砌建筑在哀鸣,有无数模糊、痛苦的人影在挣扎。
那浓得化不开的灰蓝色悲伤,正是从这片诡异的光影中弥漫出来的。
“那是什么……”她喃喃出声,画室里其他还在赶作业的同学闻声抬头,却都一脸茫然地看着她,又看看窗外澄净的天空,显然什么异常都没发现。
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种只有她能看见的“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从小到大,她总能感知到一些别人感知不到的情绪残留,在废弃的老屋,在发生过事故的街角……但像今天这样庞大、清晰,甚至凝聚成具体影像的,从未有过。
她用力掐了自己的手心一下,疼痛感真实无比。
窗外的幻象持续了大约三四秒,然后如同被风吹散的烟尘,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暮色里。
留下的,只有她心中那片难以驱散的、冰冷的灰蓝。
晚高峰的地铁像一条臃肿的钢铁蠕虫,在城市的腹腔中穿行。
林墨站在拥挤的车厢连接处,身体随着列车微微晃动。
他戴着耳机,里面播放的是一段关于甲骨文破译的学术讲座,试图用更密集的信息流冲散下午那片刻异常带来的微妙不适感。
列车轰鸣着驶入一段相对古老的隧道,灯光因电压不稳猛地闪烁了几下。
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抱怨。
林墨下意识地抬头,目光扫过对面车窗玻璃——玻璃上,清晰地映照出车厢内拥挤的人影,但在那些人影之后,景象变了! 不再是隧道单调的水泥墙壁,而是一条幽深、古朴的石头廊道,墙壁上插着燃烧的火把,跳动的火焰将扭曲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
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仿佛穿透了
他喜欢这个时刻,图书馆里人流渐稀,只剩下书页翻动和远处桌椅被轻轻挪动的细微声响,一种秩序井然的宁静。
他抬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细框眼镜,目光落在窗外。
远处,城市的天际线在暮色中开始点亮星星点灯的灯火,如同另一片倒悬的星空。
一切如常,规律得让人安心——上课、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用浩瀚而冰冷的历史知识填满所有时间,这是他构建起来抵御内心某个空洞的堡垒。
就在他收拾笔记,准备离开时,眼角的余光似乎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闪烁。
他下意识地转头望向窗外天际,只见一片模糊的、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景象一闪而过——那似乎不是任何一座现代建筑,而是……一片残破的、带着烽火台轮廓的土黄色阴影?它悬浮在云端,违反了所有的物理定律,却又真实得刺眼。
林墨皱了皱眉,迅速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眼睛。
再次看去时,窗外只有被晚霞染红的云朵和熟悉的城市景观。
“光线折射?还是最近熬夜太多……”他低声自语,理性迅速为这异常现象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他将这瞬间的恍惚归咎于视觉疲劳,把书本塞进有些磨损的双肩包,起身离开了图书馆。
只是,那惊鸿一瞥的残破影像,如同一个无声的烙印,留在了他意识的最边缘。
…… 同一时刻,在城市另一端的艺术学院画室里,夏晚正对着画布上未完成的习作发呆。
画布上是一个人物的背影,笔触大胆,色彩浓烈,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她叹了口气,将画笔扔进洗笔筒,溅起一圈五彩斑斓的水花。
就在这时,一股没来由的、强烈的悲伤情绪毫无征兆地攫住了她。
这不是她自己的情绪,更像是一种外来的、弥漫在空气中的“颜色”——在她独特的感知里,情绪总是带着色彩:快乐是明快的亮黄,愤怒是灼热的赤红,而此刻笼罩她的,是一种沉郁的、近乎于绝望的灰蓝色。
这情绪的来源……是窗外。
夏晚猛地转头,望向画室巨大的落地窗。
夕阳正好,但在那绚烂的光晕之中,她清晰地“看”到了——一片扭曲的、不断波动的光影,光影中隐约有古老的石砌建筑在哀鸣,有无数模糊、痛苦的人影在挣扎。
那浓得化不开的灰蓝色悲伤,正是从这片诡异的光影中弥漫出来的。
“那是什么……”她喃喃出声,画室里其他还在赶作业的同学闻声抬头,却都一脸茫然地看着她,又看看窗外澄净的天空,显然什么异常都没发现。
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种只有她能看见的“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从小到大,她总能感知到一些别人感知不到的情绪残留,在废弃的老屋,在发生过事故的街角……但像今天这样庞大、清晰,甚至凝聚成具体影像的,从未有过。
她用力掐了自己的手心一下,疼痛感真实无比。
窗外的幻象持续了大约三四秒,然后如同被风吹散的烟尘,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暮色里。
留下的,只有她心中那片难以驱散的、冰冷的灰蓝。
晚高峰的地铁像一条臃肿的钢铁蠕虫,在城市的腹腔中穿行。
林墨站在拥挤的车厢连接处,身体随着列车微微晃动。
他戴着耳机,里面播放的是一段关于甲骨文破译的学术讲座,试图用更密集的信息流冲散下午那片刻异常带来的微妙不适感。
列车轰鸣着驶入一段相对古老的隧道,灯光因电压不稳猛地闪烁了几下。
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抱怨。
林墨下意识地抬头,目光扫过对面车窗玻璃——玻璃上,清晰地映照出车厢内拥挤的人影,但在那些人影之后,景象变了! 不再是隧道单调的水泥墙壁,而是一条幽深、古朴的石头廊道,墙壁上插着燃烧的火把,跳动的火焰将扭曲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
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仿佛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