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蛰伏与蜕变

关灯
右脚踝的剧痛仿佛还在昨日,但日历上的数字明明白白标注着,距离受伤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周。

     林凯穿着厚重的保护靴,独自坐在灰熊队训练馆的场边塑料椅上。

    场馆中央,队友们正在进行激烈的对抗训练,汗水顺着他们的下颌线滴落,砸在地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球鞋摩擦木质地板的尖锐声响、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教练在场边的嘶吼声……这些曾经每天环绕在他耳边的声音,如今听着既熟悉又遥远,像隔着一层模糊的玻璃。

    他的右手手指无意识地蜷缩、张开,指尖似乎还残留着篮球表面那粗糙的皮革触感,连掌心的薄茧都在隐隐发痒,提醒着他有多渴望重新拿起那颗球。

     这四周的伤病期,比他想象中更漫长,也更煎熬。

    最初两周,脚踝的剧痛和肿胀让他连正常行走都困难,只能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脑海里一遍遍回放受伤时的画面。

    等疼痛和肿胀终于消退,随之而来的是更磨人的恢复期。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训练馆,先在理疗室接受半小时冰敷,再用二十分钟做电疗和超声波,舒缓紧绷的肌肉和韧带。

    之后的两小时,他会泡在上肢力量区,卧推、引体向上、坐姿划船……每一个动作都拼尽全力,杠铃的重量一次次加到极限,直到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才肯停下。

    训练服湿了一件又一件,拧出的汗水能在地板上积成小水洼,他却像感觉不到疲惫似的,只想着能多练一点,再多练一点。

     这段时间里,他瘦了一圈,脸上的婴儿肥褪去,下颌线变得更清晰。

    但身上的肌肉线条却愈发明显,尤其是肩膀和手臂,肉眼可见地粗壮了不少,连袖口都显得有些紧绷。

    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了约3公斤,队医说大部分是肌肉,但他心里清楚,这些新增的力量能不能转化成赛场上的对抗优势,还得等真正上场才能检验。

     比身体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段无法上场的日子,让他有了全新的视角去理解篮球。

    每天下午,他几乎都泡在录像分析室里,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灰熊队的比赛录像,还有联盟里其他强队的战术拆解。

    主教练胡比·布朗第一次发现时,还以为他只是无聊打发时间,可没过几天,当林凯指着屏幕上的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时,胡比·布朗和助理教练乔尔格都愣住了——这个才打了半个赛季的菜鸟,对战术的理解深度,对对手习惯动作的观察,竟然已经赶上了队里的老球员。

     那天下午,加索尔也来分析室看录像,林凯正好在研究太阳队中锋的技术特点。

    他指着屏幕上慢放的画面,声音清晰:“你看这里,保罗,他每次准备上前掩护时,左肩会先下沉零点几秒,幅度很小,但只要注意看就能发现。

    如果我们的内线能提前察觉到这个动作,就能提前卡住位置,不让他顺利挡拆。

    ” 加索尔凑近屏幕,反复看了几遍,眼中渐渐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拍了拍林凯的肩膀,笑着说:“不错的观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