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风暴眼:国家队的召唤
关灯
小
中
大
“夏国风”的构想如同在凌云心底扎下根系的种子,悄然汲取着养分。
他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对传统音乐的学习,排练间隙会向团里几位老民乐手请教琵琶的轮指、古筝的按滑。
那些流淌了千年的音韵,在他现代音乐知识的框架里,碰撞出细微却奇妙的火花。
日子在充实中平稳度过,直到一封盖着文化部和外交部联合印章的正式文件,被张团长亲自送到了他的创作间。
“看看吧,”张团长的表情是罕见的严肃,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真正的硬仗来了。
” 凌云接过文件,标题映入眼帘——《关于组建“华夏文化友好交流代表团”赴东南亚三国访问的通知及成员名单》。
他的目光迅速下移,在“艺术组成员”一栏里,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后面还附带着简要的任务说明:代表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展示新时代华夏文化艺术成果。
“东南亚……文化交流代表团……”凌云抬起头,有些不确定地看向张团长,“团长,这……” “这什么这!”张团长虎目一瞪,“这就是‘国家队’的正式召唤!你以为《人民报》白上的?《我的祖国》白唱的?现在,你不只是文工团的凌云,你是国家文化名片上的凌云!这次出访,唱的不是你个人的歌,是国家的脸面!” 国家的脸面。
五个字,重如山岳。
“这次任务规格很高,”张团长语气放缓,带着叮嘱,“代表团里有顶尖的学者、非遗传承人、舞蹈家,你是流行音乐领域的独苗。
压力肯定有,但更是机遇。
把你那‘夏国风’的念头,好好琢磨琢磨,到时候,亮出点真东西给外国友人看看!” 张团长离开后,凌云独自在创作间里坐了很久。
他反复看着那份文件,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纸张,心绪难平。
兴奋是有的,能被国家选中,代表华夏出访,这是何等的荣耀!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乎令人窒息的压力。
在异国他乡,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他的音乐能否跨越语言障碍
他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对传统音乐的学习,排练间隙会向团里几位老民乐手请教琵琶的轮指、古筝的按滑。
那些流淌了千年的音韵,在他现代音乐知识的框架里,碰撞出细微却奇妙的火花。
日子在充实中平稳度过,直到一封盖着文化部和外交部联合印章的正式文件,被张团长亲自送到了他的创作间。
“看看吧,”张团长的表情是罕见的严肃,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真正的硬仗来了。
” 凌云接过文件,标题映入眼帘——《关于组建“华夏文化友好交流代表团”赴东南亚三国访问的通知及成员名单》。
他的目光迅速下移,在“艺术组成员”一栏里,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后面还附带着简要的任务说明:代表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展示新时代华夏文化艺术成果。
“东南亚……文化交流代表团……”凌云抬起头,有些不确定地看向张团长,“团长,这……” “这什么这!”张团长虎目一瞪,“这就是‘国家队’的正式召唤!你以为《人民报》白上的?《我的祖国》白唱的?现在,你不只是文工团的凌云,你是国家文化名片上的凌云!这次出访,唱的不是你个人的歌,是国家的脸面!” 国家的脸面。
五个字,重如山岳。
“这次任务规格很高,”张团长语气放缓,带着叮嘱,“代表团里有顶尖的学者、非遗传承人、舞蹈家,你是流行音乐领域的独苗。
压力肯定有,但更是机遇。
把你那‘夏国风’的念头,好好琢磨琢磨,到时候,亮出点真东西给外国友人看看!” 张团长离开后,凌云独自在创作间里坐了很久。
他反复看着那份文件,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纸张,心绪难平。
兴奋是有的,能被国家选中,代表华夏出访,这是何等的荣耀!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乎令人窒息的压力。
在异国他乡,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他的音乐能否跨越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