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铁证与暗流

关灯
学校机房的角落里,老式CRT显示器散发着微热的荧光。

    何月山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将加密压缩后的项目文件通过校园网发送到系主任张宏远的指定邮箱。

    敲下发送键的瞬间,他心中一片平静。

     他知道,这份凝聚了他数月心血、记录着每一个思考拐点和调试艰辛的原始文件,本身就是最锋利的矛。

    王栋那边,除非能未卜先知地伪造出同样详实且逻辑自洽的过程记录,否则绝无可能蒙混过关。

    而根据【超维逻辑分析】的推算,王栋仓促之间伪造出足以乱真资料的概率低于0.1%。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停留,立刻清理了电脑的使用痕迹,起身离开。

    走出机房大楼时,夕阳正将天际染成一片暖橙色,毕业生的喧嚣已渐渐散去,校园显得空旷而宁静。

    但这宁静之下,何月山能感觉到暗流正在涌动。

     他没有回嘈杂的宿舍,而是拐进了图书馆。

    这里相对安静,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他现阶段最需要的东西——海量的知识。

     【过目不忘(初级)】和【超维逻辑分析(初级)】这两个能力,强得逆天,但它们并非无源之水。

    它们需要基础知识的喂养。

    就像一台拥有了恐怖算力和存储空间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输入数据才能运行。

    前世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优秀毕业生,知识储备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一些更前沿、更交叉的领域。

     而这一世,他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王栋这种小角色。

    系统提示的“赵志坚”,以及其背后可能牵扯到的“老板娘”刘美娟,还有迅科公司那个庞大的体系,乃至未来更广阔舞台上的技术壁垒和国际竞争…他需要武装自己,武装到牙齿。

     他径直走向期刊阅览室。

    2003年,互联网信息远未像后世那样爆炸和便捷,学术期刊、专业书籍仍然是获取前沿知识的主要渠道。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还有大量的外文影印期刊,《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softheACM》…他如同饥饿的旅人扑在面包上,手指飞快地掠过书架,抽取着感兴趣的刊物。

     找到一个靠窗的安静位置坐下,他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

     “系统,最大化辅助‘过目不忘’和‘逻辑分析’。

    ” 【指令确认。

    辅助模块全功率运行。

    精神力消耗增加,请宿主注意维持意识清醒。

    】 一股清凉的气流似乎自眉心涌入,蔓延至整个大脑。

    何月山翻开一本厚厚的《IEEE汇刊》,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复杂的公式和算法流程图。

     奇迹发生了。

     那些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理解、甚至反复推导验证的内容,此刻如同涓涓细流,毫无阻碍地涌入他的脑海。

    不只是简单的记忆,【过目不忘】确保每一个字符、每一个符号都清晰烙印;【超维逻辑分析】则同时工作,自动解析着知识的内在逻辑,将新的概念、算法与他已有的知识体系快速关联、整合、消化,举一反三,甚至瞬间洞察到某些论文中隐含的缺陷或可改进之处。

     一页,两页…十页…五十页… 他的阅读速度快得惊人,翻页的声音几乎连成一片。

    大脑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处理着信息洪流,那种知识以肉眼可见速度增长的充实感,几乎让人上瘾。

     图像处理的高级算法、机器学习初步理论(此时还未大火)、神经网络的基础架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协同设计、工业自动化的控制原理…甚至一些材料科学、物理学的交叉学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