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绝密项目与暗流加倍

关灯
第三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带着不同的密度。

    何月山沉浸在“新型高精度控制器预研”项目的资料中,心无旁骛。

     这显然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战略项目,目标是突破国外厂商在高端工控领域的垄断,对标甚至超越某些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

    技术指标要求极高,涉及精密机械设计、高性能电机驱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以及最核心的——先进控制算法与高速信号处理。

     难度极大。

    资料里清晰地罗列着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核心芯片受制于人(需采用国产替代方案,但性能不足)、基础算法库效率低下、运动控制精度始终无法达标…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舞台!【过目不忘】让他快速消化着海量的技术文档和设计图纸,【逻辑分析】则高速运转,不断指出设计中的缺陷、挖掘潜在的优化空间、并与他脑海中那些超前的知识相互印证,迸发出新的灵感。

     他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遭的一切。

    饿了就啃一口带来的面包,渴了就喝点矿泉水。

    眼睛里只有屏幕上的代码、公式和图纸,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记录下密密麻麻的分析笔记和改进思路。

     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那太惊世骇俗。

    而是侧重于“分析”和“思路指引”。

    他详细剖析了国产芯片性能不足的深层原因(不仅是主频,更是架构和指令集效率),指出了现有算法库的冗余环节和可优化点,并提出了数条绕过硬件性能限制、通过算法革新和系统级优化来提升整体性能的创新性路径。

     这些思路,远远超出了当前国内工控领域的普遍认知,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三天期限将至,一份超过五十页、充满了犀利洞见和建设性意见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已然成型。

    他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格式,只有扎实的内容和清晰的逻辑。

     最后时刻,他在报告末尾附上了一段简短的【算法模拟核心代码片段】。

    这段代码展示了一种他基于现有硬件条件设计的、简化版的新型控制算法核心逻辑,其效率比现有方案预估能提升30%以上,并且对硬件缺陷容错性更强。

     这是抛出的又一个诱饵,证明其思路并非空中楼阁。

     将报告加密发送到陈国栋的指定邮箱后,何月山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精神力恢复(初级)】缓缓运转,滋养着消耗过度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