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笔锋为刃

关灯
判官殿文书房内,光线晦暗如冥河深处。

     狭长的青石案几冰冷刺骨,一盏孤零零的骨灯摇曳着惨白的光晕,将陆鸣伏案疾书的身影拉长、扭曲,投在挂满霜灰的石壁上,如同一个被困于时光缝隙中的孤独魂灵。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墨锭的微苦,还裹着一种仿佛能冻结思维的阴寒。

     窗外,是永恒不变的幽冥灰暗。

     距离天庭巡察使驾临酆都,仅剩两天多! 这无形的倒计时,如同悬在头顶的铡刀,让每一缕阴风都带着迫人的杀意。

     陆鸣坐在冰冷的石凳上,后背的冷汗早被阴风吹干,只留下刺骨的凉意。

     此刻他的身份,是奉崔珏口谕“暂调判官殿文书房听用,专司此案文书支撑”的吏员——这道口谕,既把他从档案处的尘埃拉到判官殿核心边缘,也将“三日时限”的枷锁勒得更紧:文书支撑,责任明确,不容差错! 他必须在巡察使抵达前,为崔珏铺好彻查之路,否则,所有努力都将沦为泡影。

     他强行将所有恐惧与杂念剥离,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剔除腐肉。

     此刻,灵魂深处只余下一个最纯粹的身份——文书,一个必须在规则缝隙里,用笔杆子杀出一条生路的文书。

     他面前摊开的,不是书,是他的军械库: 一本厚如城砖的《阴律·卷宗调阅与呈报细则汇编》,满是冰冷的规则条款; 一本边缘磨损的皮质笔记本,摊开的页面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是他的作战笔记。

     崔珏的命令犹在耳畔:“三日内,将章程及所需卷宗名录详呈本座案前。

    ” “章程”是启动最高复核程序的程序方案,“名录”是支撑调查的核心物证清单——重中之重,是巡察司手中的状元李案卷宗原件。

     时间是悬顶利剑,规则是唯一武器。

     陆鸣的目光如两道冰冷的探针,在《细则汇编》的条款间急速扫描、穿刺、锁定! 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如同磨利刀刃的嘶鸣。

     “突破口一:铸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