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种子的暗战》

关灯
三秒把旋耕机从石缝里拖出来那天,东岗的坡地已经翻过了大半。

    黑褐色的泥土被翻到表层,晒在秋阳里泛着油光,风一吹,带着股潮湿的腥气。

    他蹲在田埂上,对着那张被汗水浸得发皱的种植规划图,手指在“脱毒土豆”和“甜糯玉米”两个词上反复摩挲。

     “得去趟县城。

    ”三秒对蹲在旁边抽烟的陈老五说,“种子和地膜再不定,就赶不上播种期了。

    ” 陈老五吐了个烟圈,眯眼瞅着远处的云:“县城的种子贵得咬人,咱村老王头家不是有去年留的土豆种?虽然个头小了点,好歹是咱本地的。

    ” “不一样。

    ”三秒摇摇头,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宣传单,是上次去镇上农技站领的,“脱毒土豆产量高,还不容易染病,一亩地能多收三百斤。

    甜糯玉米是订单农业,县城超市直接收,价钱比普通玉米高两成。

    ” 陈老五接过宣传单,看了半天,把烟蒂往地上一摁:“我看你就是信那些花花肠子。

    老祖宗种了几百年地,不都是留着上年的种子?哪听说过还要去买啥‘脱毒’的?” 话虽这么说,第二天一早,陈老五还是骑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陪三秒去了县城。

    三轮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道上颠簸,车斗里的空麻袋被风吹得哗哗响,三秒望着路边掠过的白杨树,心里盘算着得带多少种子回来——百亩地,光是土豆种就得两千斤。

     县城的农资市场比三秒想的热闹。

    门口堆着成袋的化肥,五颜六色的农药瓶在太阳下闪着光,几个穿着胶鞋的农民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不同品种的玉米种,争论着哪个更抗旱。

    三秒直奔农技站推荐的那家店,老板娘是个利落的中年女人,看见三秒手里的宣传单,立刻从货架上搬下两袋种子。

     “脱毒土豆种,荷兰七号,去年在你们乡推广过,反馈特别好。

    ”老板娘抓出一把土豆种,圆滚滚的,表皮光滑,“你看这芽眼,多饱满。

    ”她又拿起一袋玉米粒,金黄色的颗粒比普通玉米小些,“甜糯玉米种,京科糯2000,煮着吃黏糊糊的,城里年轻人就爱这口。

    ” 三秒抓起一粒玉米种,放在齿间轻轻一咬,脆生生的。

    他问清了播种密度和注意事项,正要开票,陈老五突然拽了拽他的胳膊:“这一袋就五十块?比咱买斤猪肉还贵!” 老板娘笑了:“大哥,一分钱一分货。

    这都是育过苗的,抗病性强,亩产保底一千二。

    ” 三秒没犹豫,让老板娘按他报的数量装车。

    陈老五在一旁心疼得直咂嘴,却还是帮着把种子搬上三轮车。

    回程的路上,他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种子袋,突然说:“你爷要是还在,肯定不赞成你买这些。

    ” 三秒心里一动。

    爷爷在世时,每年秋收后都要把最好的种子挑出来,晒在窗台上,用麻纸包好,藏在炕洞的夹层里。

    他总说:“种子得认地,外地来的金贵种,到了咱这土坷垃里,未必长得过咱自己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