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农技员的自行车》

关灯
,小李要走,三秒带往他帆布包里塞了几个玉米饼和一把新摘的豆角:“带路上吃,前王村路远,别饿着。

    ” 小李没推辞,笑着说了声“谢谢”,推着自行车往村口走。

    晨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他身上,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着,像一串流动的音符,渐渐消失在田埂尽头。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

    每周三的早上,望海坡的田埂上总会响起“叮铃铃”的车铃声,小李雷打不动地来指导,三秒带也雷打不动地留他吃饭。

    有时是玉米饼,有时是菜窝窝,偶尔春花还会杀只自家养的鸡,说是“给小李补补脑子”。

     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小李会给三秒带讲镇上的新鲜事:谁家的大棚蔬菜卖上了高价,哪个村引进了新品种果树,县农业局要搞培训班……三秒带则给小李讲望海坡的老故事:爷爷种红豆的诀窍,陈老五修水库的往事,二婶藏在菜篮里的心意。

     这天下午,两人坐在玉米地边的石头上,小李正给三秒带看他手机里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里面种着绿油油的蔬菜,看着就喜人。

    “这是县郊的示范基地,”小李指着照片说,“用的是钢架大棚,能控温、控湿,冬天也能种出新鲜菜,一斤西红柿能卖八块呢。

    ” 三秒带盯着照片,眼睛发亮:“冬天也能种?咱望海坡冬天冷得很,菜都冻坏了,要是能搞大棚,冬天也有收入了。

    ” “咋不能?”小李来了兴致,“望海坡的沙土地适合种蔬菜,搞大棚再合适不过。

    我给你算算,一个大棚投资大概五千块,一年能收三茬菜,不出两年就能回本。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本小册子,递给三秒带,“这是大棚种植的技术要点,你先看着,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 三秒带接过小册子,封面上“现代农业大棚技术”几个字烫得发亮。

    他翻了几页,里面有大棚的结构图,有蔬菜的生长周期表,还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图文并茂,看着不费劲。

     “这大棚……真能行?”三秒带有点犹豫。

    五千块不是小数目,够买半头牛了,要是搞砸了,家里的日子就得紧巴好一阵子。

     “咋不行?”小李拍着胸脯,“技术上有我呢,保准没问题。

    再说,你看你家的甜糯玉米能进超市,要是搞了大棚,种点反季节蔬菜,超市更乐意要,价钱还能再提提。

    ” 三秒带没说话,摩挲着小册子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