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晾晒的黄金》

关灯
米棒,剥掉外皮,露出里面紧密排列的玉米粒,黄澄澄的,像缀满了金珠子。

    他突然想起昨夜埋在篝火灰烬里的玉米种子,不知来年会不会长出一片新绿。

    陈老五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慢悠悠地说:“种下去的,总会发芽。

    ” 暮色漫上来时,晒场已经堆起了三座玉米山。

    妇女们用竹筛把玉米摊开,男人们在旁边搭凉棚,准备夜里守场。

    四爷爷坐在场边的石碾上,看着忙碌的人群,突然哼起了小调,是首很老的歌谣,唱的是“仓里有粮,心里不慌”。

     三秒带往晒场边的石桌上摆碗筷,王老五媳妇端来了刚出锅的玉米饼,陈老五拎来了新开封的高粱酒,二柱子不知从哪摸来串烤玉米,焦香的味道在晚风里飘得老远。

    “今晚接着热闹!”他举着烤玉米喊,像举着根金色的火把。

     月亮升起来时,晒场成了银辉的世界。

    玉米堆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铺了层碎玉。

    三秒带给每个人倒上酒,碗沿碰在一起的脆响里,混着远处虫鸣和近处的笑语。

    “敬这满地的黄金!”他举杯时,看见每个人眼里都映着月光,也映着晒场上的玉米——那是望海坡人用汗水种出的希望,是比黄金还珍贵的念想。

     陈老五喝了口酒,突然站起身,从怀里掏出那把三弦琴。

    琴弦在月光下轻轻颤动,一段轻快的调子流出来,比昨夜的《秋收谣》更欢畅。

    “这叫《晒场月》,”老人笑着说,“年轻时编的,就等着玉米满场的时候弹。

    ” 众人跟着调子哼唱起来,跑调的歌声里,混着玉米的甜香,混着晚风的清凉,混着每个人心里的热乎劲。

    三秒带望着晒场上晾晒的玉米,望着月光下欢笑的乡亲,突然懂了陈老五说的“丰收宴”——哪用等到以后,此刻的晒场,此刻的月光,此刻的歌声与酒香,不就是最好的盛宴么? 月光越发明亮,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像要把这热闹的光景,一直拉到明天,拉到明年,拉到望海坡每一个饱满的秋天里去。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三秒种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