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锈与新生

关灯
了恒温恒湿的空调车间,宝贝得跟王厂长的亲闺女似的。

     “趴窝了?”林旬明知故问,语气平淡得像在问今天中午吃什么。

     “可不是嘛!为了赶军工厂那批高精度零件,连轴转了三天三夜,昨晚后半夜,‘嗡’一声就不动了!”赵强比划着, “王厂长那脸黑得跟锅底一样,把车间主任张师傅骂得狗血淋头!现在市里请来的专家都满头大汗地在那儿干瞪眼呢,快去看热闹!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赵强不由分说,拉着林旬就往外跑。

     两人穿过弥漫着早饭香气和潮湿气息的宿舍区,空气里的轰鸣声越来越震耳欲聋。

     第三机械厂,一个处处透着八九十年代粗犷之美的老国营厂。

     巨大的红砖厂房墙壁上,褪色的红漆标语依旧醒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刚一踏进二车间的大门,一股混合着机油、金属切削的焦糊味和工人汗臭的热浪便扑面而来,这股独特的工业时代气息,让林旬有种恍如隔世的熟悉感。

     车间最里侧,最先进的那个角落,此刻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人群中央,那台象牙白涂装、线条流畅的瓦尔特车床,安静得像一头死去的钢铁巨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一个穿着的确良白衬衫的“专家”,正一边用手帕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对一个大腹便便、头发梳得锃亮的中年人连连摆手。

     “王厂长,真不是我们不尽力,这德国人的机器太精密了,那电路板跟迷宫似的,咱们的图纸都对不上号,真是没辙了。

     我看……要不还是发电报,请德国人来吧。

    ” 王厂长,王建国,第三机械厂的一把手,一张脸已经不能用黑来形容了,简直像是刚从煤堆里刨出来的。

     他指着专家的鼻子,手都在哆嗦。

     “请德国人?你知道请他们来一趟要多少外汇?一来一回最快一个月!军工厂那边等着要货,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呢!到时候赔钱是小事,咱们厂的信誉还要不要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骂声在巨大的车间里回荡,工人们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缩着脖子。

     林旬站在人群最外围,隔着攒动的人头,目光平静地落在车床上。

     他根本不需要走近。

     那熟悉的机型,熟悉的西门子控制面板,甚至那个独特的散热口设计,和他三十年后在国家工业技术博物馆里看到的那台退役功勋机床,一模一样。

     他脑中,清晰地浮现出关于这台机器的一切。

     瓦尔特T300早期型号,有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致命设计缺陷。

     它的主轴转速传感器为了追求精度,用了当时极为先进的光学耦合技术,但脑残的德国设计师却把安装位置设计得离主轴轴承太近。

     长时间高强度运转下,轴承里的润滑油会产生极其轻微的雾化,一层比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