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未来,写在纸上

关灯
苏晚晴的身影消失在光洁如镜的旋转门后。

     林旬独自站在金碧辉煌、空气中飘散着高级香水味的大堂里,低头看着手中的名片。

     冰冷的质感,陌生的纯英文印刷,像一封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战书,轻飘飘的,却压得他指骨发白。

     商业计划书。

     投入产出比、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客户画像…… 这些词汇,像一把把淬着寒光的精密手术刀,由那个女人云淡风轻地使出,却将他引以为傲的、超越时代三十年的工程蓝图,剖析得体无完肤。

     他被降维打击了。

     不是技术,而是认知。

    前世的他,是站在云端俯瞰资本的总工程师,从未觉得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何重要。

     直到此刻,他一无所有地站在地面,才切身体会到,这种来自更高维度的打击,是何等精准、冰冷,且致命。

     像一盆夹着冰碴的冷水兜头浇下,让他从重生以来顺风顺水的自信中,瞬间惊醒。

     他走出酒店,灼热的阳光炙烤着街道,却没能驱散他心底的寒意。

     放弃?回去求高建社?还是跟那个小舅子死磕到底? 不。

     林旬眼中的迷茫仅仅持续了三秒,便被一股焚尽一切的火焰所取代。

     这不是羞辱,这是机会!一扇能让他的“草台班子”,直接对接资本,跳过原始积累的血腥阶段,一步登天的门!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老旧的“上海”牌手表,时针指向上午十点。

     距离明天下午三点,还有二十九个小时。

     足够了! 他攥紧那张名片,如同攥住了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市图书馆。

     …… 社会经济阅览室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混合的、略带霉变的气息。

     林旬像一头闯入粮仓的饿狼,将《滨海市统计年鉴》、《南江省城市建设规划汇编》等一排排布满灰尘的资料搬上书桌。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些枯燥的数字和拗口的条文,就是解码一个城市未来的唯一密钥。

     滨海市历年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待开发滩涂面积…… 这些在旁人眼中毫无生气的数字,在林旬的脑海里,却与他来自未来的宏观记忆发生了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