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传承与新生

关灯
第十八章传承与新生 春节的鞭炮声还未散尽,林舟带着最新款的智能语音助手回到了老家。

    客厅里,父母正围着设备好奇地摆弄,父亲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问:“小舟,这东西真能听懂咱老家话?” 林舟笑着按下唤醒键:“您试试让它打开电视,调个戏曲频道。

    ”父亲半信半疑地开口,语音助手立刻精准响应,屏幕上瞬间跳出咿呀婉转的京剧选段。

    母亲拍着大腿乐了:“这可比手机好用多了!上次教你爸用视频软件,教了三天还是忘。

    ” 看着父母新奇的模样,林舟突然意识到,国际化并非只意味着“走出去”,更要带着“走出去”的经验“回头看”。

    他拿出手机记录下父母的使用习惯:语速偏慢、偏好实体按键辅助、对复杂功能有畏难情绪。

    这些细节后来都成了国内中老年产品线的优化方向。

     年后回到公司,林舟在战略会上提出了“全球本土化”双循环策略:“欧洲的节能技术可以嫁接到国内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东南亚的小户型适配方案能优化我们的城市公寓产品线,而针对国内用户的简易操作逻辑,同样能帮我们打开海外银发市场。

    ” 这个想法很快落地。

    团队将为欧洲开发的能耗监测系统稍作调整,推出“老房节能改造包”,在国内二线城市试点时大受欢迎;针对东南亚市场设计的迷你智能冰箱,凭借节省空间的优势,成了国内高校宿舍的“新宠”。

     初夏时节,林舟接到了托马斯的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林,我们在柏林的体验店增设了‘中国智能家居文化角’,展示你们如何把传统家电变成智能设备的,每天都有好多人来打卡!” 原来,托马斯在上海轮岗期间迷上了中国传统家居文化,尤其对“天人合一”的理念印象深刻。

    他提议在欧洲体验店加入文化元素,用动态展板展示智能家电如何延续“顺时调节”“节能环保”的传统智慧。

    林舟立刻支持这个想法,还特意从国内寄去一批融合榫卯元素的智能台灯样品。

     不久后,柏林国际家居展上,他们的展位成了焦点。

    一边是能根据日照自动调节亮度的智能窗膜,一边是带着水墨纹样的智能屏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吸引了《德国商报》的记者:“你们让中国智造有了温度,而不只是冰冷的技术参数。

    ” 展会结束后,林舟顺路去了趟法国设计师工作室。

    新合作的“中欧联名款”智能厨具即将量产,设计师指着样品说:“我们在锅具把手处加入了中国结的曲线元素,但功能上保留了欧洲人习惯的精准控温,你看,这样的融合是不是很有趣?” 林舟拿起样品细细端详,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