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九回 第一 逼供

关灯
第九回苦雨浇心坚似铁阴风折骨枉含冤 第一节逼供 话说七十年代初的寒风裹挟着砂砾,像把生锈的锉刀,生生磨掉松湖村土墙最后一层生机。

    生产队干塘那日,浑浊的泥浆里翻涌着银鳞,虞明踮着脚在人堆里张望,喉结上下滚动,把口水和馋意一起咽进肚里。

    杀猪时的嚎叫声撕开了腊月的寂静,热腾腾的血溅在冻土上,凝结成暗红色的痂,倒像是老天爷给这贫瘠的土地打了个补丁。

    而在血痂边缘,不知何时浮现出细密的纹路,与虞家祠堂梁柱上的雕刻隐隐相似。

     那年月,计划经济像张密不透风的大网。

    有人偷偷揣着几斤糙米或者菜籽油去集市卖,被民兵队长撞见,当场被按在供销社的水泥地上,糙米洒落一地,每一粒都像带着人的血。

    批斗会上,那人脖子上挂着写有“割XX主义尾巴”的纸牌,纸牌的绳子勒进皮肉,渗出血珠,在寒风中结出冰晶。

    令人心惊的是,冰晶折射的光里,竟映出虞明家老宅的轮廓,一闪而逝。

     虞明家的日子,比掺了沙子的糙米饭还难以下咽。

    父亲是“四类分子”,干活的工分都喂了风。

    每到决分时节,大队会计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虞明家的账本却像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

    母亲和奶奶佝偻着背在田里刨食,腰弯得比老水牛还低,挣来的工分却抵不上别家零头。

    夜晚,从老宅墙缝里渗出幽蓝的光,在月光下勾勒出类似琴谱的图案,时隐时现。

     饭桌上的菜盘子永远泛着寡淡的光。

    虞明跪在条凳上,筷子像支探索的长矛,在青菜堆里左翻右找。

    突然,父亲的竹筷如闪电般劈在他天灵盖,“啪”的脆响惊得灶台上的黑猫炸了毛。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盯着菜盘里蔫巴巴的菜叶,恍惚看见那些叶子都变成了张牙舞爪的恶鬼,正嘲笑他永远填不饱的肚子。

    而其中一片菜叶上,隐约浮现出一个“冤”字,随着热气消散不见。

     最刻骨铭心的,是四岁那年那场“惊天大案”。

    母亲藏在衣柜里的两角钱的绿色钞票不翼而飞,还别小看那两毛那钱,在虞明家里,它比地主家的金元宝还金贵。

    这可是个“大案要案”,哪怕掘地三尺,也必须得把它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