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执照落地与暗流涌动

关灯
么拒人千里之外了。

     “小百货零售。

    ”林卫东赶紧回答。

     女办事员没再说什么,拿出一份表格让他填写。

    然后又告知需要缴纳登记费、管理费等杂费,加起来又要五块钱。

     林卫东忍着肉痛,一一照办。

     流程走完,女办事员收起所有材料,淡淡地说:“回去等通知吧。

    要审核。

    ” 又是漫长的等待。

    每一天都充满煎熬。

    林卫东和赵大海也不敢再大规模摆摊,只能零散地卖点剩下的发卡、手链,同时不断跑工商所打听消息。

     一周后,当林卫东再次走进工商所时,那个女办事员竟然主动叫住了他,递过来一个硬邦邦的、棕红色的小本子。

     “你的营业执照。

    下来了。

    ” 林卫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颤抖着手接过那个小本子,封面上印着国徽和“营业执照”四个烫金大字。

    翻开里面,贴着他的黑白照片,写着他的姓名,经营范围:小百货零售,经营场所:文化宫夜市西区第七档(临时),颁发机关盖着鲜红的公章。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激动和酸楚瞬间冲垮了他的心理防线!鼻子一酸,眼眶发热! 拿到了!终于拿到了! 有了它,他就不再是见不得光的“投机倒把分子”,而是国家政策允许、受保护的“个体劳动者”了!虽然只是最低微的个体户,但意义截然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谢!谢谢您!”林卫东的声音哽咽了,对着女办事员深深鞠了一躬。

     女办事员似乎被他这巨大的反应弄得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自然地摆摆手:“行了,好好经营,按规定交税。

    走吧。

    ” 林卫东紧紧攥着那个小本子,像捧着稀世珍宝,冲出工商所,对着等在外面的赵大海,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挥舞着那个小红本! 赵大海抢过来一看,也激动得嗷一嗓子,两个大男人差点在工商所门口抱在一起! 有了执照,底气瞬间足了很多! 两人立刻开始行动。

    首先,林卫东拿着营业执照,再次找到文化宫那个干部,这次理直气壮地要求落实固定摊位。

    干部见木已成舟,倒也没再为难,算是默认了他在西区角落的“合法”地位。

     接着,林卫东没有满足于只是晚上摆摊。

    他敏锐地发现,白天文化宫附近人流量也不小,尤其是周末。

    他琢磨着,能不能把摊位稍微改造一下,弄成一个哪怕只有一两平米大小的、固定的“铁皮棚子”或者“柜台”,白天也能营业? 这个想法得到了赵大海的支持。

    赵大海找他在厂里的哥们,弄来一些废旧铁皮、角钢和玻璃,两人自己动手,叮叮当当忙活了两天,竟然真的在夜市摊位的位置,搭起了一个极其简陋、但足够牢固、带锁的的铁皮柜!上面还装了玻璃挡板,晚上收摊时贵重商品可以锁在里面! 虽然依旧简陋,但比起风吹日晒的地摊,已经是天壤之别!而且显得“正规”了很多! 林卫东用剩下的钱,又去批发市场进了一批货,不仅包括发卡头绳,还增加了袜子、手套、针线盒、橡皮筋等日常小百货,真正有了点“百货”的样子。

     他把营业执照用相框裱起来,端端正正地挂在铁皮柜最显眼的位置! 那个鲜红的公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卫东百货”——他用红漆在铁皮柜上方歪歪扭扭地写上了四个大字。

     开业第一天,这个奇怪的、位于厕所旁边、却拥有正规营业执照的铁皮柜,成了文化宫西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不少老顾客发现了他这里的变化,纷纷过来好奇地观看。

     “哟,老板,鸟枪换炮啦?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