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一台二手电脑

关灯
期末考试的阴影,像一场提前到来的、湿冷的秋雨,无声地浸润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空气里开始弥漫一种无形的焦灼。

    通宵自习室的灯光亮得愈发持久,图书馆占座的战争趋于白热化,就连食堂里,也常见一边扒饭一边盯着书本的脑袋。

     对陈默而言,这种焦灼更具体,更尖锐。

     它化身为一门叫《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和那个散发着苍白荧光的机房。

     上机操作课是他的炼狱。

    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

    他穿着那双总是沾着灰土的千层底,小心翼翼地踩在机房光洁得能照出人影的地板上,像踏入一个充满无形结界的禁地。

    空气中弥漫着机器运行的低沉嗡鸣和空调冷气的味道,还有一种他无法形容的、属于塑料和电子元件的冰冷气息。

     他被分配到的电脑总是最旧的那一批,显示器厚重得像一块灰色的砖头,屏幕闪烁不定,映着他茫然无措的脸。

    机箱运行时发出拖拉机般的轰鸣和阵阵热浪。

     老师站在讲台上,语速飞快地演示着DOS命令,鼠标操作,Word排版。

    那些黑色的命令提示符窗口,像深不见底的洞口;那个小小的、拖着根线的鼠标,在他手里重若千钧,完全不听话,光标在屏幕上像个醉汉一样乱窜。

     周围是噼里啪啦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同学们手指翻飞,熟练得让人眼花缭乱。

    有人甚至已经不耐烦老师的进度,开始偷偷玩起了纸牌游戏,或者用简陋的聊天软件窃窃私语。

     而他,连正确地开关机都要心里默念好几遍步骤,生怕按错哪个键会让这娇贵的机器彻底报废。

    打字只能用一根食指,笨拙地在键盘上寻找字母,脑袋还得像个拨浪鼓一样在键盘和屏幕之间来回摆动。

    练习排版时,一个简单的居中对齐,他能折腾半节课,额头上急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那冰冷的塑料鼠标,握久了,手心全是滑腻的汗,更操控不好。

     他能感觉到身后等待使用电脑的同学不耐烦的视线,能听到偶尔压抑不住的、带着嘲弄的轻笑。

    每一次操作失误弹出的错误提示音,都像是对他无能的尖锐嘲讽。

    那两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变成一种公开的、缓慢的刑罚,将他与这个数字世界的鸿沟,血淋淋地剖开,展览在所有人面前。

     作业要求用电脑打印出来。

    他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机房人少时,再去蹭那点可怜的上机时间。

    或者,更经常的,是陪着笑脸,用省下来的饭票,请刘洋或者别的同学帮忙。

    每一次开口求助,都像在吞砂石,磨得喉咙和自尊心一起血肉模糊。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更是天书。

    没有机器练手,光靠书本上的流程图和代码,他根本无法理解那些循环、条件判断到底是如何在机器里运转起来的。

    期中作业是一个简单的小程序,他对着代码一筹莫展,最后几乎是哭着求刘洋帮他调试通过的。

     “默哥,你这不行啊,”刘洋一边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帮他改bug,一边摇头,“这玩意儿光靠脑子想没用,得上手练!你得有台自己的电脑!” 自己的电脑。

     这个词像一道闪电,劈开他混沌的焦虑。

     可能吗?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贴身口袋里那卷薄薄的钱。

    那是他的命,是父母的汗,是家里未来半年的油盐酱醋。

    每一张纸币都烫得灼人。

     可是…没有电脑,他可能连这门课都及格不了,更别说以后那些更需要计算机的专业课。

    挂科?他想起父母佝偻的背,想起那盏纳鞋底的油灯,想起那只锡纸鹤…他死都不能挂科! 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劲,猛地从心底最深处窜了上来。

     从那天起,他对自己更加残忍。

     早餐的稀粥稀得能照见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