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培训农技,暗流涌动

关灯
红封文书在火盆里卷边、发黑,最后化作一缕灰烬,随风飘散。

    吴老炭蹲在旁边,手里还捏着半截没烧完的角,抬头问:“真不跟州府争了?那些老东西可不会善罢甘休。

    ” 陆昭把火盆一脚踢翻,灰烬撒了一地:“争?咱们争的是种地的本事,不是官府批条子的墨水。

    他们不让办学堂,那就换个名头——从今往后,不叫‘寒门学堂’,改叫‘农技官培训营’。

    ” 他拍了拍手,转身走向校场,脚上的破鞋踩得咯吱响:“识字的、会算的、肯下地的,都来报名。

    学什么?代田法、粪肥配比、水车修造、谷物轮作。

    结业的,授‘农吏’身份,派到各屯田点当技术把头,管灌溉、管播种、管收成。

    ” 吴老炭愣了:“这不还是教书?” “教书是给人脑袋里种道理,”陆昭咧嘴一笑,“我现在是给人地里种粮食。

    道理能当饭吃?粮食能。

    ” 消息传开,屯田户们挤破了头。

    有人举着自家儿子的算术习题跑来:“这娃能算出一亩地该下几升种,能进不?”陆昭接过竹简扫了一眼,上面歪歪扭扭画着田亩分格,还标了数字,点点头:“行,明天起早来,先学怎么修水渠。

    ” 第一批农技官二十人,全是识字又肯干的屯田老兵。

    陆昭亲自带他们下地,在城南划出五亩试验田,分四块,分别用旧法、代田法、垄作法、轮作法试种。

    他蹲在田埂上,拿根木棍当教鞭:“你们记住,种地不是靠天吃饭,是靠脑子吃饭。

    谁脑子灵,谁家粮仓就满。

    ” 三个月后,秋收在即。

    陆昭在三里屯搭起高台,挂上“比田大会”四个大字。

    台下围了上千人,有屯田户,有耕战营兵卒,还有不少偷偷混进来的士族家仆。

     “规则简单。

    ”陆昭站在台上,手里拎着两把谷穗,“左边这块是老农李三爷种的,一辈子种地,用祖传老法;右边这块是农技官张石头种的,新学三个月。

    同地、同种、同肥、同水,现在——开镰!” 镰刀挥动,稻穗倒伏。

    半个时辰后,两块地的收成堆上秤台。

    李三爷那块,亩产一石八斗;张石头那块,二石六斗。

     台下一片哗然。

     李三爷自己都愣了:“我……我咋差这么多?” 陆昭把谷穗举高:“不是你差,是你不知道代田法能保墒,不知道粪肥要沤三个月才有力,不知道水车每天该转几个时辰。

    这些,现在人人都能学。

    ” 他环视人群:“从今往后,谁敢毁渠断水、阻人学技,按‘毁田罪’论处,罚去挖沟三年。

    谁敢散播‘技邪伤地’的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