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脉杂论
关灯
小
中
大
墨守规的到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不汹涌,却层层扩散,直抵深处。
他留下的那枚刻着“守”字的巡夜令触手冰凉,隐隐散发着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气息;那本《地脉杂论》更是纸张泛黄,墨迹古朴,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
“巡夜人”、“天地封印”、“幽冥圣教搜寻的禁忌之物”……这些词语在陈默脑海中盘旋,勾勒出一个远比柳河村血月事件更加宏大、也更加凶险的图景。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经历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幽冥圣教的野心,恐怕远不止于制造几起邪异事件那么简单。
送走墨守规后,陈默没有急于开门营业,而是将店门虚掩,回到了里间。
他先去看了一眼依旧沉睡的徐庸。
老人的呼吸平稳悠长,面色红润,但眉心那点内敛的白光似乎比之前更加凝实了一些,仿佛在积蓄着某种力量。
陈默轻轻为徐庸掖了掖被角,心中那份守护的责任感愈发沉重。
随后,他坐在柜台后,就着窗外透进的秋阳,翻开了那本《地脉杂论》。
书中的内容并非系统的功法或秘籍,更像是一位博学之士的游记与札记,记录着作者(很可能就是墨守规本人)游历四方时,对山川地势、风水龙脉、灵穴煞眼以及各种与地气相关的奇闻异事的观察与思考。
文字古奥,夹杂着大量堪舆术语和玄学推演,若非陈默有爷爷笔记的基础和徐庸的指点,恐怕难以读懂。
他逐字逐句地研读,很快便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书中提到,大地有灵,山川水脉如同人体的经络,承载和流转着天地元气。
有些地方元气汇聚,成为福地洞天;有些地方则阴煞沉积,易生邪祟。
而一些极其特殊的地脉节点,更是关乎一方气运,甚至与某些古老的传说和封印息息相关。
书中有一章专门提到了“龙脉”与“镇物”。
所谓龙脉,并非真龙,而是指绵延起伏、气势磅礴、能汇聚和导引庞大天地灵气的山脉走向。
而“镇物”,则是古代大能为了稳定地脉、镇压邪气、或者守护某种秘密,而设置在关键节点上的特殊法器或建筑。
这些镇物往
他留下的那枚刻着“守”字的巡夜令触手冰凉,隐隐散发着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气息;那本《地脉杂论》更是纸张泛黄,墨迹古朴,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
“巡夜人”、“天地封印”、“幽冥圣教搜寻的禁忌之物”……这些词语在陈默脑海中盘旋,勾勒出一个远比柳河村血月事件更加宏大、也更加凶险的图景。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经历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幽冥圣教的野心,恐怕远不止于制造几起邪异事件那么简单。
送走墨守规后,陈默没有急于开门营业,而是将店门虚掩,回到了里间。
他先去看了一眼依旧沉睡的徐庸。
老人的呼吸平稳悠长,面色红润,但眉心那点内敛的白光似乎比之前更加凝实了一些,仿佛在积蓄着某种力量。
陈默轻轻为徐庸掖了掖被角,心中那份守护的责任感愈发沉重。
随后,他坐在柜台后,就着窗外透进的秋阳,翻开了那本《地脉杂论》。
书中的内容并非系统的功法或秘籍,更像是一位博学之士的游记与札记,记录着作者(很可能就是墨守规本人)游历四方时,对山川地势、风水龙脉、灵穴煞眼以及各种与地气相关的奇闻异事的观察与思考。
文字古奥,夹杂着大量堪舆术语和玄学推演,若非陈默有爷爷笔记的基础和徐庸的指点,恐怕难以读懂。
他逐字逐句地研读,很快便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书中提到,大地有灵,山川水脉如同人体的经络,承载和流转着天地元气。
有些地方元气汇聚,成为福地洞天;有些地方则阴煞沉积,易生邪祟。
而一些极其特殊的地脉节点,更是关乎一方气运,甚至与某些古老的传说和封印息息相关。
书中有一章专门提到了“龙脉”与“镇物”。
所谓龙脉,并非真龙,而是指绵延起伏、气势磅礴、能汇聚和导引庞大天地灵气的山脉走向。
而“镇物”,则是古代大能为了稳定地脉、镇压邪气、或者守护某种秘密,而设置在关键节点上的特殊法器或建筑。
这些镇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