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统统带走,一样不留

关灯
可那时候产量极低,无法商用,更谈不上战场配发。

     直到1943年以后,制药企业才掌握量产技术,让它真正成为广泛使用的抗生素。

     而现在才是1940年,别说捌陆军搞不到青霉素,就连曰军、德军乃至美军,手里都没有这玩意儿。

     “哈哈哈,这回真是捡到宝了!” 苏墨乐得直拍大腿。

     除了这大批磺胺外,卡车上还有不少其他药品,数量可观,全是紧缺物资。

     啪啦—— 第二辆卡车上的帆布被掀开,里面堆得满满当当,全是军需品,还夹着些武器装备。

     这些军械主要是三八式步枪、手榴弹,外加几挺歪把子机枪,弹药也相当充足。

     除此之外,还有成箱的罐头、腊肉、面粉等口粮。

     刘大壮盯着这堆东西,两眼放光:“排长,咱这回可真发了。

    ” …… 这两车物资数量可观,尤其是那批磺胺消炎药,极为珍贵。

     苏墨这次,确实是捞着了大便宜。

     他站在卡车旁,望着满载的战利品,嘴角一扬:“统统带走,一样不留!” 车子状况良好,苏墨当即让两个会开车的战士把车开走。

     经历了七里镇这一仗,赵东海和陈正国对苏墨已是心服口服。

     一是这人胆子够大,十几号人就敢端鬼子指挥部; 二是脑子灵,手段高,一口地道的日语成了制胜关键; 最让他们佩服的是,伏击地点选在镇子里,而不是镇外。

     这个选择极有讲究。

     若在镇外动手,不仅伤亡难控,卡车上的物资也容易在交火中损毁。

     尤其是那些药品,瓶子一破,全成废品。

     更妙的是,苏墨往饭菜酒水里下的不是毒药,而是泻药。

     要是用毒,稍有动静就会露馅——一旦有人倒下,其他人立马警觉,饭都吃不成。

     可泻药发作慢,鬼子吃得香,等反应过来,肠子早就翻江倒海,战斗力直接归零。

     这份算计,滴水不漏。

     正因如此,赵东海和陈正国彻底认准了苏墨,打定主意跟着他干到底。

     没多久,苏墨一行便带着大批物资撤离七里镇,身后只留下两百多具曰军尸体。

     这一趟收获惊人。

     其一,收编了赵东海的加强连,部队实力猛增——一个排竟拉出了三百多人的队伍; 其二,缴获整整两车军用物资,除武器弹药外,还有稀有的磺胺药和一部电台; 更没想到的是,顺手干掉了鬼子一名将军。

     乱世之中,能斩敌将首级,实属难得。

     这是意外之喜,也是重大战果。

     …… 苏墨刚走不久,张大彪带着人马赶到七里镇外围。

     他接到情报,说赵东海的四连有意反正,特地赶来收编。

     毕竟他也想壮大队伍,扩充兵力。

     可到了地儿,却发现镇子异常安静。

     哨岗空无一人,死寂一片。

     张大彪眉头一皱,低声吩咐身边战士:“虎子,你带两人进去探探情况。

    ”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