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这枪,真不赖。

关灯
被后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人口流动之一”。

     据史料记载,日寇侵华导致背井离乡者高达数千万,触目惊心。

     这些逃难人群中,不仅有政界人士和爱国志士,还有商人、厂主、医生、工程师、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技术工匠。

     而普通农民大多选择就近躲避,鲜少远走他乡。

     其中尤以文化界群体为主——教书先生、学子、知识分子居多。

     这些人见识广、思想敏锐,民族意识强烈,宁死不愿做亡国奴。

     对他们而言,逃离沦陷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换句话说,这群流民之中藏龙卧虎,不少人怀才抱艺,且满腔赤诚。

     就在此时,苏墨脑中响起系统提示音: 【当前遭遇大量难民,请做出抉择】 【选项一:收容难民进入根据地,奖励《兵器大全》一部】 《兵器大全》:宿主掌握此书后,过往至今乃至二十一世纪的所有武器资料皆会铭记于心,各类装备性能特点一清二楚,便于随时调用。

     【选项二:无视难民继续前行,奖励“铁石心肠”】 铁石心肠:获得此特质后,宿主将变得决绝冷酷,行事果决却毫无温情,六亲不认,视生死如草芥。

     抗战选择系统再次给出两条路。

     答案显而易见,苏墨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他不愿成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杀人工具。

     他立即追问:“那批难民现在在哪儿?” 侦察员答道:“前方约两公里处,人数众多,估计有好几百。

    ” 逃难之人往往结伴而行,彼此照应。

     “带我去看看!”苏墨一声令下。

     随即带着几名战士策马赶往现场。

     骑马的他很快追上了这支迁徙队伍。

     远远望去,人群绵延不断,粗略估算至少五百人以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男女老少皆有,年龄跨度极大。

     有人背着包裹踉跄前行, 有人推着独轮车带着全家辗转求生, 也有人孤身一人,两手空空,形影相吊。

     一个个衣衫褴褛,神色疲惫,满脸风霜。

     这一切的苦难,根源都在那些烧杀抢掠的曰本兵身上。

     目睹此景,苏墨心头一紧,对敌人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他策马向前,挡在队伍前方。

     突如其来的拦截让众人一阵骚动,惊惶四顾。

     但看清来者身穿捌陆军制服后,紧张的情绪稍稍平复。

     苏墨看着眼前这群面露惧色的百姓,朗声道: “乡亲们别怕,我是捌陆军新一团一排排长苏墨。

    ” “我看你们正在逃难,想问问……接下来打算去哪儿落脚?” 去哪儿? 众人面面相觑,神情茫然。

     这些人一路颠沛流离,从华北逃到华东,在魔都未陷落前尚有一线希望;可随着魔都失守,只能再度向内地奔命。

     战火蔓延到哪里,他们就被迫往更远处逃。

     根本谈不上什么明确方向。

     一位白发老人叹道:“我们哪有什么目的地?只盼找个没枪炮声的地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