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发现四星级人才!

关灯
不要先撤回根据地?” 孙德胜咧嘴一笑,毫不退缩:“排长,俺来是为了打鬼子的,不怕死。

     听见枪声就跑?那不是我孙德胜的性子!” 苏墨点头,眼中闪过赞许:“好!有种!” 随即,苏墨带着孙德胜和三十多名伪军,加上龙魂特战队,循着枪声悄然推进。

     三公里路不算远,没多久队伍便抵达了晒谷沟附近。

     沟底之下,一支曰军中队正围剿一支人数不足百人的民兵小队。

     枪声密集,火光频闪,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苏墨举起望远镜扫视一圈,眉头微皱:“是民兵……鬼子出动近两百号人,专门围剿这群民兵,这事不对劲。

    ” 民兵,是在长期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群众武装,一边务农,一边扛枪。

     自从全面抗战打响,各根据地纷纷组建民兵和自卫队,规模不小,不少人后来还直接补进了正规部队。

     但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平时种地,战时出征,武器靠土造、缴获拼凑,装备普遍寒酸。

     除了大刀、鸟铳、红缨枪、土炮这些老物件,真正能让敌人头疼的,还得数地雷。

     不仅如此,他们不仅要守村子、护乡亲,有时还得配合主力部队行动。

     可以说,民兵和捌陆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条战线上的兄弟。

     苏墨凝视片刻,果断下令:“准备接敌!” “咔嚓”一声声响起,战士们迅速压弹上膛,屏息待命。

     敌人尚在远处,得放近些再打,一击必中。

     他继续用望远镜观察战场。

     晒谷沟下,民兵不过七十来人,对面却是将近两百的鬼子兵。

     无论人数、火力还是作战经验,都处于绝对劣势。

     “打!” “散开!快散开!” 民兵队长一声令下,声音洪亮,动作干脆。

     那是个平头汉子,身材高大,身手利落,枪法精准,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老兵。

     子弹呼啸,硝烟弥漫,战斗激烈到极点。

     可民兵到底缺乏实战经验,几个回合下来,已有两人中弹倒地。

     这位队长名叫杨志华,来头可不简单。

     他曾是捌陆军新七团的团长,刚上任不久,得知杀妻灭子的仇人山口村上出现,怒火攻心,擅自带兵出击,结果落入埋伏,导致全团伤亡惨重。

     杨志华本是难得的炮战高手,战术素养一流,尤其擅长火炮运用。

     可他有个致命弱点——容易冲动,被情绪牵着走。

     正因为报仇心切,才中了圈套。

     战后问责,旅长一怒之下将他降为普通民兵。

     可凭他的本事,到了民兵队伍里照样出类拔萃,很快成了实际上的领头人。

     山口村上得知此事,觉得机会来了,立刻调集一个中队,专程围剿这支民兵队,目标直指杨志华。

     喜欢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请大家收藏:()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