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触君臣

关灯
李丹师的一句“可以开始接触低阶药散配伍”,如同在洛九川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层层荡开,搅动了他竭力维持的日常。

     这意味着,他真正意义上,触碰到了丹道的边缘。

     尽管只是最低等的“药散”,并非需要凝丹印、控真火的“灵丹”,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君臣佐使”之理,“阴阳调和”之道,与至高丹道一脉相承,乃是基石中的基石。

     万药阁后院,有一排专供学徒和低级丹师试手的小隔间。

    李丹师将其中最偏僻、最小的一间指给了洛九川。

    隔间里仅有一张石台,一套最基础的研磨工具,一个小巧的、以普通炭火为源的铜制温炉,以及一个摆放着数十种常见基础药材的小药架。

     这里,将成为洛九川新的战场。

     他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配制最基础的“金疮散”。

    此散用于普通外伤止血生肌,所需药材仅五味:主药(君)三七粉,臣药白及粉,佐使药蒲黄、血竭末、以及极少许冰片。

     步骤也极为简单:按特定比例将前四种药材粉末混合均匀,最后调入冰片,以免其挥发过快。

     对任何稍有经验的药童而言,这都并非难事。

     然而,对洛九川来说,却是一座需要全力攀爬的小山。

    他无法像拥有灵根的学徒那样,凭借微弱的灵力感知药粉混合时的细微反应,或感应炭火温度对药性的微妙影响。

    他所能依靠的,唯有双眼、双手、鼻息、以及那本《苏门丹经》中玄之又玄的理论。

     第一次尝试,他严格按照书上记载的比例,称量、研磨、混合。

     过程顺利。

    得到的药粉色泽均匀,气味辛香中带着一丝清凉。

     他小心地取了一小撮,撒在模拟伤口的湿润棉布上。

    药粉迅速被血液浸湿,凝成一团,止血效果似乎尚可。

     他心中微喜,将其呈给李丹师查验。

     李丹师用手指捻起一点,置于鼻尖轻嗅,又仔细观察其色泽和细度,最后甚至取了一点点放入口中细品(低阶药散多可内服外用)。

     片刻后,李丹师眉头微蹙,摇了摇头:“比例无误,研磨也够细。

    但,差了火候。

    ” “火候?”洛九川不解。

    他并未加热处理。

     “非是炭火之火候,而是‘合药’之火候。

    ”李丹师解释道,“药粉混合,并非简单相加。

    三七性烈,白及粘腻,蒲黄活血,血竭收敛,冰片辛散。

    它们彼此相遇,自有‘冲’、‘合’、‘化’之微妙变化。

    你需在混合过程中,感知其性味交融的‘刹那’,适时调整研磨力度、搅拌方向与时间,方能将其药性彻底激发融合,而非徒有其形。

    ” 他看了一眼洛九川,语气平淡却尖锐:“你无法感知灵力,难以捕捉那刹那变化。

    故而此散,止血有余,生肌之力却因药性未完全融合而大打折扣,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 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洛九川怔在原地。

    他以为自己做到了完美,却原来,在真正的行家眼里,依旧是徒劳无功。

    那无形的壁垒,再次冰冷地横亘在他面前。

     “回去,再试。

    何时能配出让我点头的金疮散,何时再进行下一步。

    ”李丹师说完,便不再看他,转身去忙自己的事。

     洛九川默默收回那罐药散,回到那间小小的隔间。

     他没有气馁。

    父亲的遗言早已让他有了面对无数次失败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