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牧之问
关灯
小
中
大
第五章李牧之问
秦昭王四十八年夏五月廿三,邯郸城外的廉颇营垒笼罩在薄雾中。
陈墨跟着赵国使者穿过辕门时,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那是为防备秦军火攻而预先准备的。
营中士卒皆着皮甲,手臂上缠着写有“复仇”的布条,看见他时,握戈的手纷纷收紧,指节发白如霜。
“陈司马受惊了。
”说话的是李牧的副将,腰间挂着匈奴式样的弯刀,“将军在点将台候你。
” 点将台上,李牧身着胡服,正在擦拭手中的青铜剑。
这位“赵国最后的长城”左肩上缠着孝布,剑鞘上刻着“破秦”二字,笔划间填满了秦人血垢。
陈墨注意到,他脚下的地图上,秦军大营用朱砂圈住,宛如靶心。
“秦使。
”李牧的声音像雁门关外的风,“听说你在平原君府中,愿以血换和?” 陈墨解开衣领,露出结痂的伤口:“若能止杀,血不足惜。
” 李牧忽然冷笑,挥剑劈向一旁的木桩,木屑纷飞中,剑刃稳稳停在陈墨咽喉前半寸:“我赵国男儿的血,可不像你的那么廉价。
你说要‘存赵宗庙,全赵文脉’——”他指了指远处的邯郸城,“但秦军的云梯已经架到了城墙下,你觉得,秦王会因几卷破书停下灭赵的脚步?” 陈墨直视剑尖,想起昨夜收到的密报:王翦的军队已绕过井陉关,正从背后包抄邯郸。
他从袖中取出吕不韦的密信,信上用粟特语写着:“秦王赐白起‘假节钺’,三日后攻邯郸。
” “李牧将军可知,”他将密信递给对方,“武安君的‘铁鹰剑士’已向长平集结,他们的弩机改良了瞄准装置,射程比之前远五十步。
” 李牧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秦人会将机密泄露至此。
陈墨趁机取出《慎战》篇竹简,翻开“降卒可抚”章节:“吕相国算过一笔账:若灭赵,需斩首三十万,耗时三年,耗粮百万石;若和赵,只需割让上党三城,送质子入秦,便可换得赵军助秦伐燕。
” “助秦伐燕?”李牧怒极反笑,“你当我赵人是秦人的猎犬?” “非也。
”陈墨指向地图上的燕国,“燕王喜趁赵国新丧,正欲偷袭蓟城。
若赵秦盟好,贵国可西守太行,东击弱燕,尽收辽东之地。
此乃‘以战止战’,非为秦,为赵也。
” 李牧的剑终于垂下。
陈墨看见他盯着地图的眼神,从怒火渐渐转为思索——这位名将的兵法,从来不以血气之勇取胜。
“你胸前的胎记,”李牧忽然开口,“让我想起一个人。
” 陈墨心中一凛,想起阿禾看见胎记时的震惊。
昨夜在驿馆,他曾仔细比对过赵国地图,发现胎记形状与代郡王室的族徽竟有七分相似。
“愿闻其详。
”他尽量保持语气平静。
“二十年前,代郡公主与秦军作战时失踪。
”李牧的手指划过陈墨胸前,“她的左胸有一枚青色胎记,形如展翅玄鸟。
有人说,她嫁给了秦人,有人说,她战死在雁门关。
” 陈墨想起吕不韦曾提及的“代郡遗孤”传说,想起咸阳宫地窖里那卷从未公开的《代郡氏谱》。
难道自己真的是赵国宗室之后?难道吕不韦选中他,不仅因为理念,更因为这层血脉
陈墨跟着赵国使者穿过辕门时,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那是为防备秦军火攻而预先准备的。
营中士卒皆着皮甲,手臂上缠着写有“复仇”的布条,看见他时,握戈的手纷纷收紧,指节发白如霜。
“陈司马受惊了。
”说话的是李牧的副将,腰间挂着匈奴式样的弯刀,“将军在点将台候你。
” 点将台上,李牧身着胡服,正在擦拭手中的青铜剑。
这位“赵国最后的长城”左肩上缠着孝布,剑鞘上刻着“破秦”二字,笔划间填满了秦人血垢。
陈墨注意到,他脚下的地图上,秦军大营用朱砂圈住,宛如靶心。
“秦使。
”李牧的声音像雁门关外的风,“听说你在平原君府中,愿以血换和?” 陈墨解开衣领,露出结痂的伤口:“若能止杀,血不足惜。
” 李牧忽然冷笑,挥剑劈向一旁的木桩,木屑纷飞中,剑刃稳稳停在陈墨咽喉前半寸:“我赵国男儿的血,可不像你的那么廉价。
你说要‘存赵宗庙,全赵文脉’——”他指了指远处的邯郸城,“但秦军的云梯已经架到了城墙下,你觉得,秦王会因几卷破书停下灭赵的脚步?” 陈墨直视剑尖,想起昨夜收到的密报:王翦的军队已绕过井陉关,正从背后包抄邯郸。
他从袖中取出吕不韦的密信,信上用粟特语写着:“秦王赐白起‘假节钺’,三日后攻邯郸。
” “李牧将军可知,”他将密信递给对方,“武安君的‘铁鹰剑士’已向长平集结,他们的弩机改良了瞄准装置,射程比之前远五十步。
” 李牧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秦人会将机密泄露至此。
陈墨趁机取出《慎战》篇竹简,翻开“降卒可抚”章节:“吕相国算过一笔账:若灭赵,需斩首三十万,耗时三年,耗粮百万石;若和赵,只需割让上党三城,送质子入秦,便可换得赵军助秦伐燕。
” “助秦伐燕?”李牧怒极反笑,“你当我赵人是秦人的猎犬?” “非也。
”陈墨指向地图上的燕国,“燕王喜趁赵国新丧,正欲偷袭蓟城。
若赵秦盟好,贵国可西守太行,东击弱燕,尽收辽东之地。
此乃‘以战止战’,非为秦,为赵也。
” 李牧的剑终于垂下。
陈墨看见他盯着地图的眼神,从怒火渐渐转为思索——这位名将的兵法,从来不以血气之勇取胜。
“你胸前的胎记,”李牧忽然开口,“让我想起一个人。
” 陈墨心中一凛,想起阿禾看见胎记时的震惊。
昨夜在驿馆,他曾仔细比对过赵国地图,发现胎记形状与代郡王室的族徽竟有七分相似。
“愿闻其详。
”他尽量保持语气平静。
“二十年前,代郡公主与秦军作战时失踪。
”李牧的手指划过陈墨胸前,“她的左胸有一枚青色胎记,形如展翅玄鸟。
有人说,她嫁给了秦人,有人说,她战死在雁门关。
” 陈墨想起吕不韦曾提及的“代郡遗孤”传说,想起咸阳宫地窖里那卷从未公开的《代郡氏谱》。
难道自己真的是赵国宗室之后?难道吕不韦选中他,不仅因为理念,更因为这层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