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明薪火

关灯
篇塞进空心墙柱,“他让我告诉你,赵国童谣已传遍咸阳市井,连王宫中都在唱‘秦赵本一家,何苦争天涯’。

    ” 阿禾转身时,月光恰好落在她锁骨的刀疤上:“你真的相信,一首歌能止住杀戮?” 陈墨摸出息兵桥的雕花砖残片,砖面上的“息”字缺了一角,像极了长平战场上的残月:“当年周人靠《诗经》凝聚天下,秦人为何不能用秦歌收拢人心?阿禾,你还记得在邯郸写的那首《无衣》秦歌吗?” 她轻声哼唱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秦戈赵盾,共赴蛮貉……”歌声里,陈墨看见她眼中的火光,那是长平战场上的磷火,也是文明传承的薪火。

     三日之期的最后时辰,陈墨抱着假竹简走进丞相府。

    却见吕不韦安然坐在葡萄架下,面前摆着刚送来的邯郸蜜橘,旁边站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腰间玉佩刻着“政”字。

     “见过陈司马。

    ”少年行礼,目光如炬,“不韦先生常说,您是大秦的文明守夜人。

    ” “此乃太子嬴政,”吕不韦剥着橘子,汁水溅在《吕氏春秋》竹简上,“未来的始皇帝。

    ” 陈墨一震,忽然想起历史线中那个“焚书坑儒”的始皇帝,此刻却只是个眼里有光的少年。

    嬴政注意到他的胎记,指尖轻轻拂过案上的《赵风》卷:“先生觉得,秦赵真能同源共荣?” “能。

    ”陈墨取出息兵桥的雕花砖,“就像这砖块,掺着秦赵的泥土,烧出来却比金石更硬。

    ” 吕不韦忽然大笑,将橘子瓣扔进青铜鼎:“好个‘金石更硬’!政儿,你且记住:铁血是骨,文明是肉,缺一不可。

    ”他转向陈墨,“明日朝堂,你只管呈上新编的《秦歌》卷,其余事,老夫来办。

    ” 次日朝堂,陈墨展开《秦歌》竹简,第一首便是阿禾改编的《无衣》。

    竹简上的秦篆与赵文并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

     “荒谬!”李斯挥袖打翻竹简,“秦歌当以‘耕战’为魂,岂能容赵国童谣玷污!” “李廷尉可知,”陈墨捡起竹简,“此歌已在咸阳市井传唱,连三岁孩童都会唱‘共赴蛮貉’。

    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向。

    ” 秦王盯着竹简上的“共赴蛮貉”四字,忽然想起李牧在雁门关大败匈奴的捷报。

    他的手指叩击着龙椅,每一下都像敲在陈墨心上。

     “准你编纂《秦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