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钟鼎纹藏玄机,鼓风炉试身手

关灯
缺陷!他大学时旁听过几节材料学课,多少有点印象! 求生欲瞬间让他鼓起勇气。

    他急忙拉了拉姜禾的袖子,先指着那报废的铜鼎,又指向用来鼓风增温的皮囊,手舞足蹈地比画起来:“气!里面的气!跑不出去!”他模仿着气体在里面翻滚、被困住最后“炸开”的动作,又用力比划鼓风的姿势,“风!力气不够!要更热!温度得再高!”最后他指向陶范,对着上面吹气,想表示模子也得“透气”,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只能反复做吹气的动作。

     姜禾一开始被他这疯疯癫癫的样子搞懵了,眼神里“这人怕不是个傻子”的意味越来越浓。

    可当她顺着马骥的手指、跟着他夸张的模仿,看向鼓风皮囊和陶范时,工匠的直觉让她隐约抓住了一丝模糊的灵感。

     马骥急得满头汗,捡起根小树枝在地上画起来——画了个简单的鼓风装置示意图,又画了陶范,在上面点了好多小点表示要钻透气孔。

     姜禾蹲下身,盯着地上那堆“鬼画符”,眉头拧得紧紧的,拼命琢磨。

    过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抬起头,眼睛亮了一下,犹豫着指了指地上的图,又指了指鼓风皮囊和旁边的陶范,发出一个疑问的音节。

     马骥赶紧拼命点头! 姜禾立刻跑过去,对着那位沮丧的老工匠和子衍,指着地上的图,又指着废鼎和鼓风装置,激动地解释起来。

    老工匠满脸将信将疑,子衍却目光深邃地看了马骥一眼。

     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子衍下令,按姜禾理解的意思——其实是马骥的想法——试着改进:加派人手,更用力、更持续地鼓风;做新陶范时,用细针小心扎出些微小的透气孔。

     整个过程里,马骥胸前的挂坠一直微微发热,尤其是靠近熔化的铜水和炽热的炉火时,温度明显升高,仿佛对这股原始的工业力量格外“青睐”。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