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外交辞令大乱斗:赋诗断章取义
关灯
小
中
大
还得背诗,真麻烦。
” 又一个穿紫色礼服的使者站起来,吟诵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 季札又解释:“这是《邶风·柏舟》,他在暗示己方立场坚定,不会轻易改变。
” 马骥听得云里雾里,觉得这些使者说话太累,拐弯抹角的,一点都不直接。
正琢磨着,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好像是在讨论一块土地的归属,晋国和郑国的使者都皱着眉,互相看着,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穿绛色礼服的晋国使者突然看向季札,眼神带着试探:“吴子博闻强识,精通各国风谣,不知对此事有何高见?亦可赋诗以明志,让我等听听吴国的立场。
” 季札刚想站起来,马骥却因为刚才听了半天,脑子一抽,以为对方在问自己——毕竟他也是“采风使”,而且刚才说了“不说话”,现在想表现一下,证明自己不是“只会改歌的狂徒”。
他猛地站起来,动作太急,差点绊了一下,抓住旁边的柱子才稳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季札想拉他都来不及。
马骥清了清嗓子,脑子里飞速回忆学过的《诗经》,唯一记得完整的情诗就是《郑风·野有蔓草》,他觉得“邂逅相遇”挺适合表达“友好”,就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他还特意模仿士人的腔调,结果跑了调,最后一句“与子偕臧”还唱得特别大声,甚至朝晋国使者眨了眨眼,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好”。
宗庙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连古琴声都停了。
晋国使者的脸从红变青,再从青变黑,手指着马骥,嘴唇哆嗦着:“你……你这是何意?!竟用情诗…
” 又一个穿紫色礼服的使者站起来,吟诵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 季札又解释:“这是《邶风·柏舟》,他在暗示己方立场坚定,不会轻易改变。
” 马骥听得云里雾里,觉得这些使者说话太累,拐弯抹角的,一点都不直接。
正琢磨着,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好像是在讨论一块土地的归属,晋国和郑国的使者都皱着眉,互相看着,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穿绛色礼服的晋国使者突然看向季札,眼神带着试探:“吴子博闻强识,精通各国风谣,不知对此事有何高见?亦可赋诗以明志,让我等听听吴国的立场。
” 季札刚想站起来,马骥却因为刚才听了半天,脑子一抽,以为对方在问自己——毕竟他也是“采风使”,而且刚才说了“不说话”,现在想表现一下,证明自己不是“只会改歌的狂徒”。
他猛地站起来,动作太急,差点绊了一下,抓住旁边的柱子才稳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季札想拉他都来不及。
马骥清了清嗓子,脑子里飞速回忆学过的《诗经》,唯一记得完整的情诗就是《郑风·野有蔓草》,他觉得“邂逅相遇”挺适合表达“友好”,就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他还特意模仿士人的腔调,结果跑了调,最后一句“与子偕臧”还唱得特别大声,甚至朝晋国使者眨了眨眼,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好”。
宗庙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连古琴声都停了。
晋国使者的脸从红变青,再从青变黑,手指着马骥,嘴唇哆嗦着:“你……你这是何意?!竟用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