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儒墨之争:爱与“兼爱”哪个更划算?
关灯
小
中
大
儒家先生气得胡子都翘了,翻出竹简指着上面的字:“《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多爱父母一分,难道不对?你要让子女把对父母的爱分给陌生人,这是忘恩负义!”墨家先生立刻反驳:“《墨子》言‘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有能以力相营救之,则此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要是人人都只爱自己人,见死不救,天下只会更乱!”
两人你来我往,引经据典,吵得唾沫星子横飞。
马骥听得头晕,心里嘀咕:这不就是“先顾小家”和“先顾大家”的终极吵架吗?一个讲人情,一个讲大义,都有道理,可就是说不到一块儿去。
突然,墨家先生停下来,端起案上的陶碗喝了口凉茶,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正好落在马骥身上——他穿的麻布深衣还是春秋旧款,袖口磨得发毛,跟周围士子穿的战国宽袍格格不入,一眼就显眼。
墨家先生指着他,语气带着点试探:“这位先生看着面生,想来是游学之士?不知你觉得,我墨家的‘兼爱’,到底可行不可行?” 瞬间,几十道目光齐刷刷砸过来:有儒家士子抱着胳膊,眼神像在说“看你怎么圆”;有墨家弟子期待地看着他,希望能多个“盟友”;还有些中立的学者,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看这个“奇装异服者”出糗。
马骥心里咯噔一下,暗骂自己“凑什么热闹,这下好了,把自己凑进去了”,可话都问到脸上了,总不能说“我听不懂,我就是来吃瓜的”,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两步。
他先对着两人拱了拱手,努力让语气显得平和:“两位先生的高论,在下都听了,受益匪浅。
不过我是个粗人,不懂太多典籍,就从过日子的角度瞎说说——要是把‘爱’当成做事,儒家先生说的‘差等爱’,就像先把自家院子扫干净,再帮邻居扫门口,不用花太多力气,也不会累着自己,大家都舒服,这叫‘划算’;墨家先生说的‘兼爱’,就像要把整条街的院子都扫了,想法是好,可你得有那么多扫把,还得有那么多力气,万一扫到一半累了,或者有人觉得你多管闲事不领情,这不就白忙活了?” 儒家先生愣了愣,显然没料到有人会用“扫院子”比喻“仁爱”,下意识点了点头:“倒也……有点道理。
百姓过日子,先顾好自己家,确实没错。
”墨家先生皱着眉,不服气地反驳:“可街坊邻居要是都只扫自家院子,街中间的路谁来扫?下雨天路滑,老人小孩摔倒了怎么办?” 这章没有
马骥听得头晕,心里嘀咕:这不就是“先顾小家”和“先顾大家”的终极吵架吗?一个讲人情,一个讲大义,都有道理,可就是说不到一块儿去。
突然,墨家先生停下来,端起案上的陶碗喝了口凉茶,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正好落在马骥身上——他穿的麻布深衣还是春秋旧款,袖口磨得发毛,跟周围士子穿的战国宽袍格格不入,一眼就显眼。
墨家先生指着他,语气带着点试探:“这位先生看着面生,想来是游学之士?不知你觉得,我墨家的‘兼爱’,到底可行不可行?” 瞬间,几十道目光齐刷刷砸过来:有儒家士子抱着胳膊,眼神像在说“看你怎么圆”;有墨家弟子期待地看着他,希望能多个“盟友”;还有些中立的学者,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看这个“奇装异服者”出糗。
马骥心里咯噔一下,暗骂自己“凑什么热闹,这下好了,把自己凑进去了”,可话都问到脸上了,总不能说“我听不懂,我就是来吃瓜的”,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两步。
他先对着两人拱了拱手,努力让语气显得平和:“两位先生的高论,在下都听了,受益匪浅。
不过我是个粗人,不懂太多典籍,就从过日子的角度瞎说说——要是把‘爱’当成做事,儒家先生说的‘差等爱’,就像先把自家院子扫干净,再帮邻居扫门口,不用花太多力气,也不会累着自己,大家都舒服,这叫‘划算’;墨家先生说的‘兼爱’,就像要把整条街的院子都扫了,想法是好,可你得有那么多扫把,还得有那么多力气,万一扫到一半累了,或者有人觉得你多管闲事不领情,这不就白忙活了?” 儒家先生愣了愣,显然没料到有人会用“扫院子”比喻“仁爱”,下意识点了点头:“倒也……有点道理。
百姓过日子,先顾好自己家,确实没错。
”墨家先生皱着眉,不服气地反驳:“可街坊邻居要是都只扫自家院子,街中间的路谁来扫?下雨天路滑,老人小孩摔倒了怎么办?” 这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