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丝路驼铃?带来西域“dj”
关灯
小
中
大
长安城西市的热闹,是马骥穿越以来从未见过的——刚走到街口,就被一股混杂着皮革、香料、牲畜粪便和烤饼香气的气息裹住,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有汉人的“粟米新磨!便宜卖喽!”,也有胡人的“毛毯!波斯来的毛毯!”,还有骆驼的嘶鸣、马蹄的“哒哒”声,乱得鲜活,乱得有生气。
李延年带着两个随从,走得沉稳,马骥却像个刚进大观园的毛头小子,眼睛不够用了。
他看到一个胡商摊位上,摆着叠得整齐的毛毯,上面绣着波斯风格的几何图案,红的像火,蓝的像天,比乐府里的素色布幔鲜艳十倍;旁边的摊位上,胡人拿着透明的杯子,杯壁上有细碎的纹路,正对着太阳炫耀:“琉璃!罗马来的琉璃!喝水都甜!” “这就是早期玻璃吧?”马骥心里嘀咕,刚想凑过去摸,就被一阵奇特的音乐勾走了魂——那声音欢快得很,有“咚、咚”的手鼓声,还有“叮咚、叮咚”的弹拨声,旋律拐着弯儿,像沙漠里的风,带着股说不出的撩人劲儿。
“哎哟!这调调!”马骥眼睛一亮,这风格他熟啊!虽然乐器原始,但那节奏感,分明是中亚那边的味道,跟他现代听过的新疆民歌、土耳其音乐有点像!他循声跑过去,挤开围观的人群,看到几个高鼻深目、留着虬髯的胡人围坐在一起:一人拍着个圆形手鼓,鼓面上蒙着兽皮,拍起来力道十足;一人弹着个梨形的琴,琴弦是羊肠做的,手指拨上去,声音清脆又带着点沙哑;还有一人晃着头,哼唱着听不懂的歌词,调子忽高忽低,像在诉说什么故事。
周围的汉人百姓看得新奇,指指点点:“这胡人的曲子,怪得很,却也好听!”“你看那弹琴的,手指真灵活!” 李延年也跟了过来,站在人群外,眉头微蹙
李延年带着两个随从,走得沉稳,马骥却像个刚进大观园的毛头小子,眼睛不够用了。
他看到一个胡商摊位上,摆着叠得整齐的毛毯,上面绣着波斯风格的几何图案,红的像火,蓝的像天,比乐府里的素色布幔鲜艳十倍;旁边的摊位上,胡人拿着透明的杯子,杯壁上有细碎的纹路,正对着太阳炫耀:“琉璃!罗马来的琉璃!喝水都甜!” “这就是早期玻璃吧?”马骥心里嘀咕,刚想凑过去摸,就被一阵奇特的音乐勾走了魂——那声音欢快得很,有“咚、咚”的手鼓声,还有“叮咚、叮咚”的弹拨声,旋律拐着弯儿,像沙漠里的风,带着股说不出的撩人劲儿。
“哎哟!这调调!”马骥眼睛一亮,这风格他熟啊!虽然乐器原始,但那节奏感,分明是中亚那边的味道,跟他现代听过的新疆民歌、土耳其音乐有点像!他循声跑过去,挤开围观的人群,看到几个高鼻深目、留着虬髯的胡人围坐在一起:一人拍着个圆形手鼓,鼓面上蒙着兽皮,拍起来力道十足;一人弹着个梨形的琴,琴弦是羊肠做的,手指拨上去,声音清脆又带着点沙哑;还有一人晃着头,哼唱着听不懂的歌词,调子忽高忽低,像在诉说什么故事。
周围的汉人百姓看得新奇,指指点点:“这胡人的曲子,怪得很,却也好听!”“你看那弹琴的,手指真灵活!” 李延年也跟了过来,站在人群外,眉头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