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废纸堆里的宝藏,无声的较量

关灯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家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苏大山和苏明德每日依旧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希望能从贫瘠的土地里多刨出些收成。

     张氏和王氏则操持着家务,缝补浆洗,想尽办法用有限的食材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苏明志依旧占据着家里那间唯一还算像样的里屋。

     他每日关起门来“温书”,只是抱怨的声音似乎比以前更多了些,也更尖锐了些。

     而苏明理,则成了灶台边一个固定的“风景”。

     每日清晨,他依然能得到那一小碗比旁人略稠的粥,偶尔还有一小撮咸菜。

     这是母亲张氏顶着苏明志不满的目光,和父亲苏大山默许下,给予他的特殊“待遇”。

     虽然这点食物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七岁孩童而言依旧远远不够。

     但比起从前那种食不果腹的绝望,已是天壤之别。

     吃过早饭,他便会捧着那些从苏明志那里“淘汰”下来的废纸,蹲在灶台边的角落里,一看就是大半天。

     那些废纸,大多是苏明志抄写蒙学经典时写错的、或者觉得不满意而丢弃的。

     纸张粗糙发黄,有的甚至破了洞,上面布满了苏明志那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迹,以及横七竖八的涂改痕迹。

     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堆无用的垃圾。

     但在苏明理眼中,这却是他现阶段唯一能够接触到的“书籍”和“习字帖”。

     他看得极其认真。

     每一个字,每一笔画,他都会在心中默默描摹。

     然后苏明理会用手指蘸着灶台上的草木灰,在地上反复练习。

     他的手指很快就变得黑乎乎的。

     脸上也时常沾上灰迹,像一只不修边幅的小花猫。

     但他毫不在意。

     过目不忘的天赋,让苏明理对这些文字的吸收速度快得惊人。

     苏明志抄写了数遍可能还磕磕绊绊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而苏明理只消看上几遍,便能牢牢记住,甚至能分辨出苏明志在抄写过程中的错漏之处。

     他不仅记住了字形字音,还结合前世的知识储备和成年人的理解力,开始尝试理解这些蒙学经典中的含义。

     虽然很多内容对他而言依旧浅显,但这是他融入这个时代,了解这个时代文化的第一步。

     苏明志对于苏明理这种“捡破烂”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