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明年开春的县试,争取两个都去!

关灯
苏明理那句县试非去不可。

     与其说是无奈的感慨,不如说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和默默的担当。

     他知道,在母亲张氏和父亲苏大山那被流言点燃的狂热期望面前。

     任何解释和退缩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个家,已经被科举的梦想裹挟着,驶向了一条充满未知和巨大风险的航道。

     接下来的几日,苏家都沉浸在一种奇异的亢奋之中。

     张氏和苏大山几乎是逢人便说自家明理如何聪慧,周夫子如何夸赞,明年县试定能一鸣惊人。

     然而,这份亢奋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最初的狂喜渐渐退去,一个冰冷而严峻的现实问题,便如同一盆凉水,兜头浇在了苏家人的心上。

     那就是,钱! 即便周夫子免去了苏明理的束修。

     但去县城赶考的衣裳、笔墨纸砚、以及路上可能的食宿盘缠。

     林林总总算下来,对于这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而言,依旧是一笔天文数字。

     张氏将家里那点可怜的积蓄翻来覆去地数了无数遍,愁得夜不能寐。

     苏大山也一杆接一杆地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苏明理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他拥有成年人的灵魂,深知坐吃山空的道理。

     他也不能心安理得地看着父亲和兄长,为了他这点渺茫的希望而将自己逼上绝路。

     他必须想办法,为这个家“开源”! 可是,他一个七岁的孩童,在这个古代背景下又能做什么呢? 他开始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切,以及村子周围的环境,试图从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发掘出一线生机。

     他想起前世在一些纪录片里看到过,有些深山里的菌菇,城里人趋之若鹜,价格不菲。

     但这附近的山林,他并不熟悉,哪些能吃,哪些有毒,他一概不知,这条路太过凶险。

     他又想到,村里有些妇人会编织些草席、草帽拿到集市上去卖。

     但那也就能换几个铜板,聊胜于无。

     “或许……可以尝试些不一样的?”苏明理的小脑袋飞快地转动着。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些关于古代孩童玩具的资料,有些用竹子、木头做的小玩意儿。

     结构简单,却颇受孩子们喜爱。

     他未觉醒前世记忆前平日里也喜欢用小刀削些木头玩,手还算灵巧。

     如果能做出些新奇的玩具,或许能拿到镇上去试试? 这个念头一起,便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他还想到村后那条小河里,鱼虾虽然不多,但若是能制作出更有效的捕鱼工具。

     比如简易的鱼笼或者改进的渔网,是不是也能补贴些家用? 这些想法虽然还很粗浅,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至少让苏明理看到了一丝主动改变困境的可能。

     就在苏明理开始暗中琢磨这些“开源”门路,甚至偷偷用哥哥苏明德砍柴剩下的废木料尝试削刻一些小玩意儿雏形的时候。

     一个更大的雷,在苏家炸响了。

     “我也要去考县试!” 苏明志在得知苏明理“铁定能考上”的传言,以及父母开始为苏明理筹备赶考用度后。

     心中的嫉妒和危机感,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

     他不能容忍自己被一个黄口小儿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