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答卷

关灯
黄的灯光下,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了那叠来自县学陈教习的“考题”。

     纸张是上好的宣纸,触手细腻光滑,与他平日里用的粗糙毛边纸不可同日而语。

     而上面的字迹,则是用上好的徽墨书写。

     笔力遒劲,自有一股书卷气。

     苏明理粗略地将所有题目都浏览了一遍,心中不由得微微一沉。

     这哪里是什么平日考校学生的普通题目? 这分明是一套涵盖了帖经、墨义、诗、赋、策论雏形的综合性考卷! 其难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寻常童试的范畴。

     甚至比周夫子平日里给他讲解的那些内容,还要深奥和灵活得多。

     帖经考的是对经书原文的熟悉程度,需要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

     墨义则是截取经书中一句或数句,让考生阐述其含义。

     诗、赋则考校文采和才情。

     而那道策论题,虽然只是一个引子,问的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请申其义,并论德政于民生之要”。

     但其立意之高,已非寻常蒙童所能驾驭。

     “这位陈教习,看来是想给我一个下马威啊,或者说,是想真正地考量我的底蕴。

    ” 苏明理心中暗道。

     他知道,这三日,将是一场硬仗。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杂念都抛诸脑后,开始逐一攻克这些难题。

     第一日,他专攻帖经和墨义。

     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和对《四书》日益精熟的掌握,帖经对他而言并不算太难。

     他只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确保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

     墨义则更考验理解和阐述能力。

     苏明理反复揣摩着题目中的句子,结合周夫子的教诲和自己的理解,力求将经义解释得清晰透彻,又不失深度。

     他时而凝神苦思,时而奋笔疾书。

     窗外,日升月落,寒来暑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屋内,灯火通明,墨香阵阵。

     张氏和王氏轮流着,悄无声息地为他送来饭菜和茶水,生怕打扰到他的思路。

     苏大山和苏明德也将家中的活计都揽了过去,尽可能地为苏明理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第二日,苏明理开始挑战诗、赋。

     这对于拥有前世文学博士灵魂的他而言,反倒是相对轻松一些的。

     他前世虽然不以诗赋见长,但也阅读过海量的古典诗词,对格律、意境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此刻,他结合这个时代的诗风和题目要求,略一构思,便有佳句涌上心头。

     他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咏的是“北辰之德”,又作了一篇短赋,论的是“德政之功”。

     虽然不敢说惊才绝艳,但也算得上是立意高远,文采斐然,远非寻常孩童所能企及。

     第三日,也是最后一日,苏明理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道策论题上。

     这道题目,问的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请申其义,并论德政于民生之要。

    ” 这题目,对于寻常蒙童而言,无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