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关灯
在书法上,也亲自指点苏明理的运笔和章法,甚至将自己珍藏的一些名家法帖借给苏明理临摹。

     他还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苏明理的八股文写作能力。

     从最基础的破题、承题入手,逐一讲解其中的关窍和忌讳。

     苏明理的宿慧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威力。

     他对那些看似刻板的八股格式,竟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力和适应力。

     往往陈教习刚讲完一个要点,他便能举一反三。

     写出的破题、承题之语,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已然思路清晰,颇具章法,令陈教习惊喜连连。

     然而,声名鹊起也并非全是好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教习的这句提点,苏明理始终牢记在心。

     他知道,自己如今在县学中风头太盛,虽然暂时压制了刘明宇等人的气焰,但也难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关注和潜在的麻烦。

     比如,总有一些自视甚高的生员,或者其他班级的“尖子生”。

     听闻了他的名声后,会特意跑来乙班,想要见识见识这位传说中的“苏神童”。

     他们或以请教学问为名,实则暗含考校之意。

     或故作高深,在他面前卖弄学识,试图压他一头。

     对于这些人,苏明理大多采取了“藏锋”的策略。

     他言辞谦逊,姿态恭谨,从不轻易与人争辩,更不会主动炫耀自己的才学。

     遇到那些真正有学问的前辈请教,他便认真聆听,虚心学习。

     偶尔提出一些自己的浅见,也点到为止,不露锋芒。

     遇到那些明显是来找茬或卖弄的。

     他便以“年幼学浅,不敢妄言”为由,巧妙地避开,不给对方借题发挥的机会。

     他的这份沉稳和低调,让一些原本想看他笑话的人,也挑不出什么错处,只能悻悻而去。

     但也让一些真正有识之士,在惊讶于他才华的同时,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