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智计初萌 陷阱试叔
关灯
小
中
大
看着几只母鸡在角落刨食。
忽然,邻居家传来一阵鸡飞狗跳的喧闹声和妇人的呵斥。
“小兔崽子!又偷拿老娘刚和好的面团!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哈哈哈,娘你抓不到我!” “站住!狗蛋!铁柱!你们给我回来!” 陈彦抬头望去,只见邻居家两个七八岁大的皮小子,手里各捏着一团黏糊糊的面,正大笑着从院里飞奔而出,他们母亲举着烧火棍,气急败坏地在后面追。
两个小子泥鳅一样灵活,绕着院外的草垛和树墩子跑,故意挑衅,惹得他们母亲更加火冒三丈。
这种乡村常见的“亲子互动”场景,往日里陈彦只会觉得吵闹,但此刻,看着那两个调皮捣蛋、精力过剩的小子,再看看他们身后那哭笑不得、追打只是做样子的母亲,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陈彦的脑海! 孩子! 孩子的“胡闹”和“闯祸”! 大人们对于孩子出于顽皮心思弄出来的东西,即使看起来有些出格,往往也只会笑骂几句,不会深究其背后的“合理性”和“知识来源”!只要结果看起来像是孩童无心之举的产物,甚至是一场意外的“恶作剧”,那么过程再稍微“精巧”一点,也不会引起过度的怀疑! 对啊!他之前一直想着如何“正儿八经”地告诉大人,却忘了自己最大的“保护色”就是年龄!他完全可以利用孩童的身份,将一些事情伪装成巧合、模仿或者纯粹的瞎捣鼓! 思路一旦打开,瞬间豁然开朗!几天来的郁闷之气仿佛找到了宣泄口,陈彦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之前消失的灵动和光彩重新回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猛地站起身,小小的胸膛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
计划瞬间在脑中成型:他需要几个“同伙”,需要一场看起来像是孩童玩闹引发的“事故”,需要一个合适的“见证人”和“试验品”! 目标很快锁定:邻居家那两个正无处发泄过剩精力、又对“好玩”事情充满好奇的皮小子——狗蛋和铁柱。
还有自家那个性格跳脱、好奇心重、又对打猎心存向往的三叔陈延岳! 说干就干!陈彦立刻迈开小短腿,朝着还在和母亲玩“追逐游戏”的狗蛋、铁柱跑去。
“狗蛋哥,铁柱哥!”陈彦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脸上露出“神秘”的表情,“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特别好玩!比捏面团好玩多了!” 半大的小子正是贪玩的时候,一听有好玩的,立刻停了下来,好奇地围过来:“啥好玩的?彦小子,快说!” 陈彦故作神秘地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虽然他本来声音就不大):“我会弄一种……一种能把人吊起来的绳子戏法!可厉害了!你们想不想学?咱们可以做个陷阱,看能不能抓到……抓到山鸡!”他故意将目的说得幼稚而模糊。
“吊起来?”“抓山鸡?”两个小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这听起来可比偷面团刺激多了!“怎么弄?快教我们!” 陈彦心中暗喜,脸上却一副“我很厉害吧”的表情,领着两个半信半疑的小子,跑到院子后面的小树林边。
他指挥着两个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寻找有弹性的小树,剥来柔韧的树皮纤维搓成简单的绳索,又找来树枝削制触发机关。
整个过程,陈彦并没有亲自动手太多,更多的是用孩童的语言进行“指导”:“对,把这根弯下
忽然,邻居家传来一阵鸡飞狗跳的喧闹声和妇人的呵斥。
“小兔崽子!又偷拿老娘刚和好的面团!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哈哈哈,娘你抓不到我!” “站住!狗蛋!铁柱!你们给我回来!” 陈彦抬头望去,只见邻居家两个七八岁大的皮小子,手里各捏着一团黏糊糊的面,正大笑着从院里飞奔而出,他们母亲举着烧火棍,气急败坏地在后面追。
两个小子泥鳅一样灵活,绕着院外的草垛和树墩子跑,故意挑衅,惹得他们母亲更加火冒三丈。
这种乡村常见的“亲子互动”场景,往日里陈彦只会觉得吵闹,但此刻,看着那两个调皮捣蛋、精力过剩的小子,再看看他们身后那哭笑不得、追打只是做样子的母亲,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陈彦的脑海! 孩子! 孩子的“胡闹”和“闯祸”! 大人们对于孩子出于顽皮心思弄出来的东西,即使看起来有些出格,往往也只会笑骂几句,不会深究其背后的“合理性”和“知识来源”!只要结果看起来像是孩童无心之举的产物,甚至是一场意外的“恶作剧”,那么过程再稍微“精巧”一点,也不会引起过度的怀疑! 对啊!他之前一直想着如何“正儿八经”地告诉大人,却忘了自己最大的“保护色”就是年龄!他完全可以利用孩童的身份,将一些事情伪装成巧合、模仿或者纯粹的瞎捣鼓! 思路一旦打开,瞬间豁然开朗!几天来的郁闷之气仿佛找到了宣泄口,陈彦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之前消失的灵动和光彩重新回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猛地站起身,小小的胸膛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
计划瞬间在脑中成型:他需要几个“同伙”,需要一场看起来像是孩童玩闹引发的“事故”,需要一个合适的“见证人”和“试验品”! 目标很快锁定:邻居家那两个正无处发泄过剩精力、又对“好玩”事情充满好奇的皮小子——狗蛋和铁柱。
还有自家那个性格跳脱、好奇心重、又对打猎心存向往的三叔陈延岳! 说干就干!陈彦立刻迈开小短腿,朝着还在和母亲玩“追逐游戏”的狗蛋、铁柱跑去。
“狗蛋哥,铁柱哥!”陈彦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脸上露出“神秘”的表情,“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特别好玩!比捏面团好玩多了!” 半大的小子正是贪玩的时候,一听有好玩的,立刻停了下来,好奇地围过来:“啥好玩的?彦小子,快说!” 陈彦故作神秘地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虽然他本来声音就不大):“我会弄一种……一种能把人吊起来的绳子戏法!可厉害了!你们想不想学?咱们可以做个陷阱,看能不能抓到……抓到山鸡!”他故意将目的说得幼稚而模糊。
“吊起来?”“抓山鸡?”两个小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这听起来可比偷面团刺激多了!“怎么弄?快教我们!” 陈彦心中暗喜,脸上却一副“我很厉害吧”的表情,领着两个半信半疑的小子,跑到院子后面的小树林边。
他指挥着两个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寻找有弹性的小树,剥来柔韧的树皮纤维搓成简单的绳索,又找来树枝削制触发机关。
整个过程,陈彦并没有亲自动手太多,更多的是用孩童的语言进行“指导”:“对,把这根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