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市集购牛 归途扬眉

关灯
一旁紧张地看着,手心都攥出了汗。

    陈彦则好奇地看着祖父和那老农像打架一样争论,小脑袋一会儿转向祖父,一会儿转向老农。

     最终,经过近半个时辰的激烈交锋,陈满仓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咬死不松口的狠劲,以十六贯五百文的价格,成功拿下了这头母牛和它的小牛犊! 交割了铜钱,看着那一大包钱被老农笑眯眯地收走,陈满仓和陈延峰的心都像被狠狠揪了一下,疼得直抽抽。

    十六贯五百文啊!得卖多少粮食、多少猎物才能攒回来! 但是,当他们从老农手里接过牵牛的绳索,看着那头温顺的母牛和蹦跳的小牛犊真切地属于自家时,那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喜悦瞬间冲淡了心疼! 回去的路上,气氛截然不同了。

     陈延峰牵着母牛,陈满仓牵着兴奋得时不时想撒欢跑开的小牛犊,陈彦则被父亲抱起来,坐在了母牛宽厚平稳的背上——这是他坚持要求的“待遇”。

     牛步沉稳,速度不快,却自有一种踏实的力量感。

    陈延峰不再紧张地捂着胸口,而是时不时满意地打量着自家的新牲口,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陈满仓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眉宇间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有了牛,往后耕田犁地、拉车驮物,能省下多少气力!这牛,就是庄稼人的半条命啊! 陈彦坐在牛背上,视野开阔,更是兴奋不已。

    他一会儿摸摸母牛温热的皮毛,一会儿指着路边飞过的蝴蝶让祖父看。

    路过一个卖零嘴的摊子时,陈满仓难得地大方了一回,掏出两文钱,给孙子买了一串红艳艳、亮晶晶的糖葫芦。

     陈彦举着糖葫芦,小口小口珍惜地舔着那酸甜的糖壳,心里比糖葫芦还要甜。

    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微风拂面,听着牛脖子上铃铛发出的清脆声响,看着祖父和父亲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感觉幸福极了。

     这一牛一犊的组合,走在回家的路上,引得沿途的路人纷纷侧目。

    有相熟的村民认出是他们,更是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哎?那不是陈老汉和延峰吗?他们家买牛了?!” “嚯!还是母子俩!这得花多少钱啊!” “老陈家这是真发达了啊!” 这些议论声传到陈延峰耳朵里,他不但不觉得烦,反而将胸膛挺得更高了,脸上那份得意和自豪几乎要溢出来。

    曾几何时,他家是村里最穷困的人家之一,如今,也能置办下这样的大件了!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当夕阳将天边染成绚丽的锦缎时,陈家父子孙三人,牵着他们的宝贵财富,终于回到了陈家沟村口。

     消息像风一样瞬间传遍了小小的村子。

     “老陈家买牛回来啦!” “还是两头!一头大母牛带个小牛犊子!” 村民们都从家里跑出来,围在村口和陈家院子外,看着那两头健壮的牛,脸上无不露出羡慕、惊奇、赞叹的神色。

    孩子们兴奋地围着牛跑来跑去,大人们则围着陈满仓和陈延峰,七嘴八舌地问着价格、夸赞牛好、感叹陈家的好运气。

     陈延峰站在院子中央,被乡亲们围在中间,解答着各种问题,虽然尽力想保持低调,但那眉梢眼角的笑意和那份掩藏不住的得意,却清清楚楚地告诉每一个人:老陈家,从此不一样了! 王氏和张桂娘早已迎了出来,看着自家的牛,喜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抱来最好的干草喂它们。

    陈延岳和陈延岭也围着牛,兴奋地摸摸这里,看看那里。

     陈彦站在屋檐下,看着眼前这热闹、喜庆、充满希望的场景,嘴里还残留着糖葫芦的酸甜滋味,心里充满了平静的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家,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稳步前进。

     ------ (第二十五章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