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七品芝麻官也要站队?
关灯
小
中
大
师爷周明远几乎是逃命般冲回了县衙。
那柳树沟小院里的寒气仿佛还粘在他的骨头上,让他一路都在打颤。
他草草吩咐了几个衙役将两具用草席裹得严严实实的尸体抬去义庄安置,连多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便脚步踉跄、心急火燎地直奔后堂。
此刻,后堂花厅内,气氛同样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县令林正德正与他的独生爱女林星瑶对坐用着早膳。
桌上清粥小菜,热气袅袅,却驱不散父女俩眉宇间的愁云。
几份摊开的公文就放在林正德手边。
林正德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下一双虎目平时不怒自威,颇有几分威仪。
可只有他自己和身边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位县太爷的威仪,大半得倚仗他身旁这位年方二八、却心智如妖的女儿林星瑶。
自他上任这偏僻小县以来,但凡是涉及民生经济、刑名断案乃至官场应酬的棘手大事,几乎都是林星瑶在背后抽丝剥茧、指点迷津。
她为人聪慧,心思缜密,常常能透过表象看到常人难以察觉的关窍。
林正德时常对着女儿感慨,若她是个男儿身,凭这份心智,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此刻,林星瑶纤细的手指正轻轻点着摊在桌角那份最新的公文,秀气的眉头紧锁着。
公文内容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
陛下于三日前突发恶疾,龙驭宾天! 新帝年幼,国丧期间,着令各地州府县衙,务必严查辖内异常动向,凡有招兵买马、私藏甲胄、蛊惑人心、煽动叛乱者,立斩不赦! 命案凶案,亦需即刻严查上报,不得延误! 林正德捧着粥碗,却食不知味。
他虽不够精明,但“嗅觉”尚在。
这份公文背后透出的肃杀之气,让他这七品芝麻官也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星瑶啊……这风头,怕是不对了。
” 他放下碗,声音低沉。
“陛下去得突然,太子不过十岁稚童,如何镇得住这万里江山?怕是要……乱啊。
” 林星瑶放下手中那份她反复研读了数遍的公文,抬起眼,眸子里清亮如寒潭秋水,映着窗外透进来的晨光。
“爹的担忧没错。
陛下驾崩,储君年幼,犹如稚子怀金过闹市。
那些分封在外的藩王,手握重兵的边将,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京畿空虚,人心浮动,这乱象……恐怕已在酝酿之中了。
”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寒意。
“是啊!” 林正德连连点头,愁容更深。
他犹豫了一下,从袖中又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封没有署名、火漆封口的密信,递了过去,压低声音道: “更麻烦的是这个……你瞧瞧。
” 林星瑶接过信笺,展开一看,素来沉静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惊诧之色,一双妙目瞪得溜圆。
“这……这信……” 她飞快地扫过内容,措辞隐晦,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和赤裸裸的拉拢之意。
大意是,天命已改,良禽择木而栖,望能审时度势,及早表明心迹,共襄盛举。
信末没有署名,只盖着一个模糊不清、形似猛兽的暗记。
“这印记,莫非是那位手握重兵、坐拥三州之地的镇西将军赵元庆?” 林星瑶放下信,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语速飞快。
“若当真乱世将至,那些州府大员、封疆大吏才是真正该被拉拢的对象。
我们这偏僻小县,爹不过是个七品县令,无权无兵,怎会……怎会也收到这等密信?” 这反常的举动,让她心头疑窦丛生。
林正德搓着手,额头上都急出了汗。
“谁说不是呢!为父也纳闷啊!可这信……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书房案头了!星瑶,你说这……这摆明了就是逼爹站队啊!那镇西将军,咱可得罪不起!要不……要不就答应了吧?信里也只说要些钱粮,数目也不算太大……” “万万不可!” 林星瑶断然否决,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爹!您糊涂啊!钱粮事小,一旦送出,便是落人口实的铁证!若那赵元庆真能成事,我们这点东西不过是锦上添花,他未必记得住我们这点好。
可万一……万一他败了呢?” 她目光灼灼地盯着父亲,一字一句
那柳树沟小院里的寒气仿佛还粘在他的骨头上,让他一路都在打颤。
他草草吩咐了几个衙役将两具用草席裹得严严实实的尸体抬去义庄安置,连多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便脚步踉跄、心急火燎地直奔后堂。
此刻,后堂花厅内,气氛同样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县令林正德正与他的独生爱女林星瑶对坐用着早膳。
桌上清粥小菜,热气袅袅,却驱不散父女俩眉宇间的愁云。
几份摊开的公文就放在林正德手边。
林正德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下一双虎目平时不怒自威,颇有几分威仪。
可只有他自己和身边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位县太爷的威仪,大半得倚仗他身旁这位年方二八、却心智如妖的女儿林星瑶。
自他上任这偏僻小县以来,但凡是涉及民生经济、刑名断案乃至官场应酬的棘手大事,几乎都是林星瑶在背后抽丝剥茧、指点迷津。
她为人聪慧,心思缜密,常常能透过表象看到常人难以察觉的关窍。
林正德时常对着女儿感慨,若她是个男儿身,凭这份心智,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此刻,林星瑶纤细的手指正轻轻点着摊在桌角那份最新的公文,秀气的眉头紧锁着。
公文内容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
陛下于三日前突发恶疾,龙驭宾天! 新帝年幼,国丧期间,着令各地州府县衙,务必严查辖内异常动向,凡有招兵买马、私藏甲胄、蛊惑人心、煽动叛乱者,立斩不赦! 命案凶案,亦需即刻严查上报,不得延误! 林正德捧着粥碗,却食不知味。
他虽不够精明,但“嗅觉”尚在。
这份公文背后透出的肃杀之气,让他这七品芝麻官也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星瑶啊……这风头,怕是不对了。
” 他放下碗,声音低沉。
“陛下去得突然,太子不过十岁稚童,如何镇得住这万里江山?怕是要……乱啊。
” 林星瑶放下手中那份她反复研读了数遍的公文,抬起眼,眸子里清亮如寒潭秋水,映着窗外透进来的晨光。
“爹的担忧没错。
陛下驾崩,储君年幼,犹如稚子怀金过闹市。
那些分封在外的藩王,手握重兵的边将,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京畿空虚,人心浮动,这乱象……恐怕已在酝酿之中了。
”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寒意。
“是啊!” 林正德连连点头,愁容更深。
他犹豫了一下,从袖中又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封没有署名、火漆封口的密信,递了过去,压低声音道: “更麻烦的是这个……你瞧瞧。
” 林星瑶接过信笺,展开一看,素来沉静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惊诧之色,一双妙目瞪得溜圆。
“这……这信……” 她飞快地扫过内容,措辞隐晦,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和赤裸裸的拉拢之意。
大意是,天命已改,良禽择木而栖,望能审时度势,及早表明心迹,共襄盛举。
信末没有署名,只盖着一个模糊不清、形似猛兽的暗记。
“这印记,莫非是那位手握重兵、坐拥三州之地的镇西将军赵元庆?” 林星瑶放下信,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语速飞快。
“若当真乱世将至,那些州府大员、封疆大吏才是真正该被拉拢的对象。
我们这偏僻小县,爹不过是个七品县令,无权无兵,怎会……怎会也收到这等密信?” 这反常的举动,让她心头疑窦丛生。
林正德搓着手,额头上都急出了汗。
“谁说不是呢!为父也纳闷啊!可这信……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书房案头了!星瑶,你说这……这摆明了就是逼爹站队啊!那镇西将军,咱可得罪不起!要不……要不就答应了吧?信里也只说要些钱粮,数目也不算太大……” “万万不可!” 林星瑶断然否决,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爹!您糊涂啊!钱粮事小,一旦送出,便是落人口实的铁证!若那赵元庆真能成事,我们这点东西不过是锦上添花,他未必记得住我们这点好。
可万一……万一他败了呢?” 她目光灼灼地盯着父亲,一字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