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没粮了,想办法提取葛粉
关灯
小
中
大
“试试就知道了。
”陈小九抱着葛根往山洞走,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把葛根洗好了,回到山洞,陈小九先用柴刀把葛根外皮不好的部分削掉。
他把葛根切成小块,刘伯则找来一块平整的青石板,将葛块放在上面,用另一块石头反复捶打。
“咚咚”的捶打声在山洞里回荡,葛块渐渐被砸成黏糊糊的泥状,乳白色的浆汁顺着石缝往下淌。
刘伯的额头上渗着汗,呼吸也有些粗重,却不肯停手:“多砸会儿,砸得越烂,粉出得越多。
” 陈小九找来了那块从道观带出来的旧麻布,原本是用来包经文的,边角都磨破了。
他把葛泥倒进麻布,四角系紧,做成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又翻出个破竹篮——还是上次从山贼窝里捡的,底部有个小洞,正好能漏水。
“走,去溪边。
” 两人来到溪边,把竹篮放进水里,让布包完全浸在溪水中。
陈小九双手抓住布包,反复挤压揉搓。
乳白色的浆汁顺着布眼渗出来,混在溪水里,像一团团化开的云。
“这就有粉了?”刘伯看得稀奇,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乳白色的浆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嗯,淀粉都在这儿呢。
”陈小九手上不停,“等沉淀下来,就是能吃的葛粉了。
” 深秋的溪水凉得刺骨,没一会儿,陈小九的手就冻得通红,指尖发麻,几乎握不住布包。
他咬着牙想再挤几下,手腕却被刘伯按住了。
“我来。
”老人接过布包,他的手掌粗糙厚实,布满老茧,在冷水里浸了半晌也不见发抖,“你去边上歇着,别冻着。
” 陈小九便站在岸边,看着刘伯在溪水里反复揉搓布包。
老人的动作不快,却很稳,每一次挤压都用尽了力气,乳白色的浆汁源源不断地渗出来,在他手边织成一张流动的网。
“多淘几遍,粉才干净,吃着也顶饿。
”刘伯一边搓一边念叨,声音被溪水声盖了大半,却清晰地传到陈九耳朵里。
陈小九嗯了一声,蹲下身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头,默默帮着把竹篮往岸边挪了挪,免得被水流冲走。
回到山洞,陈小九把陶碗洗干净,小心翼翼地将布包里挤出的浆汁倒进碗里。
浆汁里还混着些细碎的渣子,看着浑浊不清。
“得放一阵子。
”陈小九把陶碗放在石台上,“等渣子沉下去,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底下的就是葛粉了。
” 刘伯凑过来瞅了瞅:“就这么放着?” “嗯,放一夜就行。
” 隔天一早,陈小九第一时间跑到石台前。
陶碗里的浆汁果然分层了,上面是清亮的水,底下沉淀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像撒了层雪。
“成了!”他惊喜地喊。
刘伯也赶紧过来看,用手指蘸了点粉末捻了捻,又放在鼻尖闻了闻:“还真有粉!这法子比直接煮着吃强,煮着吃糙得剌嗓子。
”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每天都在和葛根打交道。
陈九负责把葛根劈成小块,刘伯则坐在火堆旁捶打;然后一起去溪边淘洗,把浆汁倒进陶碗和陶罐里静置。
山洞里能装东西的容器不多,他们连喝水的破碗都用上了,一只只摆放在石台上,像列队的士兵。
每天清晨倒去上清液,刮出沉淀的葛粉,成了雷打不动的功课。
葛粉起初只有薄薄一层,刮在手里像细沙,可一天天积攒下来,竟也渐渐厚了起来。
第七天傍晚,当陈九刮完最后一碗葛粉时,刘伯从洞角拖出一根竹筒。
那是他前几天在林子捡的,两头都用石头砸平了,内壁被他用干草擦得干干净净。
“慢点倒,别撒了。
”刘伯捧着竹筒,眼睛瞪得圆圆的。
陈九屏住呼吸,用木勺把葛粉一点点舀进竹筒里。
雪白的粉末簌簌落下,在竹筒里堆起小小的尖,带着淡淡的土腥味,却比任何香料都让人安心。
“差不多了。
”陈小九抱着葛根往山洞走,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把葛根洗好了,回到山洞,陈小九先用柴刀把葛根外皮不好的部分削掉。
他把葛根切成小块,刘伯则找来一块平整的青石板,将葛块放在上面,用另一块石头反复捶打。
“咚咚”的捶打声在山洞里回荡,葛块渐渐被砸成黏糊糊的泥状,乳白色的浆汁顺着石缝往下淌。
刘伯的额头上渗着汗,呼吸也有些粗重,却不肯停手:“多砸会儿,砸得越烂,粉出得越多。
” 陈小九找来了那块从道观带出来的旧麻布,原本是用来包经文的,边角都磨破了。
他把葛泥倒进麻布,四角系紧,做成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又翻出个破竹篮——还是上次从山贼窝里捡的,底部有个小洞,正好能漏水。
“走,去溪边。
” 两人来到溪边,把竹篮放进水里,让布包完全浸在溪水中。
陈小九双手抓住布包,反复挤压揉搓。
乳白色的浆汁顺着布眼渗出来,混在溪水里,像一团团化开的云。
“这就有粉了?”刘伯看得稀奇,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乳白色的浆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嗯,淀粉都在这儿呢。
”陈小九手上不停,“等沉淀下来,就是能吃的葛粉了。
” 深秋的溪水凉得刺骨,没一会儿,陈小九的手就冻得通红,指尖发麻,几乎握不住布包。
他咬着牙想再挤几下,手腕却被刘伯按住了。
“我来。
”老人接过布包,他的手掌粗糙厚实,布满老茧,在冷水里浸了半晌也不见发抖,“你去边上歇着,别冻着。
” 陈小九便站在岸边,看着刘伯在溪水里反复揉搓布包。
老人的动作不快,却很稳,每一次挤压都用尽了力气,乳白色的浆汁源源不断地渗出来,在他手边织成一张流动的网。
“多淘几遍,粉才干净,吃着也顶饿。
”刘伯一边搓一边念叨,声音被溪水声盖了大半,却清晰地传到陈九耳朵里。
陈小九嗯了一声,蹲下身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头,默默帮着把竹篮往岸边挪了挪,免得被水流冲走。
回到山洞,陈小九把陶碗洗干净,小心翼翼地将布包里挤出的浆汁倒进碗里。
浆汁里还混着些细碎的渣子,看着浑浊不清。
“得放一阵子。
”陈小九把陶碗放在石台上,“等渣子沉下去,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底下的就是葛粉了。
” 刘伯凑过来瞅了瞅:“就这么放着?” “嗯,放一夜就行。
” 隔天一早,陈小九第一时间跑到石台前。
陶碗里的浆汁果然分层了,上面是清亮的水,底下沉淀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像撒了层雪。
“成了!”他惊喜地喊。
刘伯也赶紧过来看,用手指蘸了点粉末捻了捻,又放在鼻尖闻了闻:“还真有粉!这法子比直接煮着吃强,煮着吃糙得剌嗓子。
”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每天都在和葛根打交道。
陈九负责把葛根劈成小块,刘伯则坐在火堆旁捶打;然后一起去溪边淘洗,把浆汁倒进陶碗和陶罐里静置。
山洞里能装东西的容器不多,他们连喝水的破碗都用上了,一只只摆放在石台上,像列队的士兵。
每天清晨倒去上清液,刮出沉淀的葛粉,成了雷打不动的功课。
葛粉起初只有薄薄一层,刮在手里像细沙,可一天天积攒下来,竟也渐渐厚了起来。
第七天傍晚,当陈九刮完最后一碗葛粉时,刘伯从洞角拖出一根竹筒。
那是他前几天在林子捡的,两头都用石头砸平了,内壁被他用干草擦得干干净净。
“慢点倒,别撒了。
”刘伯捧着竹筒,眼睛瞪得圆圆的。
陈九屏住呼吸,用木勺把葛粉一点点舀进竹筒里。
雪白的粉末簌簌落下,在竹筒里堆起小小的尖,带着淡淡的土腥味,却比任何香料都让人安心。
“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