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州防备孙权; 张辽镇守合淝防范东吴; 另有诸将分守北方边境。

     荆州降卒虽可用,但赤壁新败后军心不稳,若调往前线恐生变故。

     曹洪黯然退回队列。

     确无可用之兵驰援南郡。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众人缄默不语。

     若调兵驰援曹仁,各处守备必然空虚。

    此刻厅中鸦雀无声,并非无话可说,而是众人心知肚明——派大军支援南郡已不可行。

     难道要坐视曹仁战死?唯有趁周瑜尚未合围,令曹仁弃城突围。

    但这话谁敢直言?赤壁战后,荆南四郡尽失,若再丢南郡,仅余襄阳、樊城可守。

    然此二地战略价值远逊南郡——南郡乃荆州枢纽,得之可攻守自如,失之则门户洞开,孙刘联军必将趁势壮大。

    届时再图南下,恐遥遥无期。

     此刻建言放弃,无异于触怒曹操。

    在座皆是精明之辈,岂会犯此大忌?厅中静得能听见针落。

     沉默终须打破。

    曹操目光渐沉:子桓,你有何良策? 被点名的曹丕面不改色,心中暗叹:此乃送命题!父亲分明不愿放弃南郡,可现实已无回旋余地。

     一旁曹植正暗自庆幸,忽闻曹操又道:子建,你也说说。

     议事厅内众臣屏息凝神,熟悉的氛围再度降临。

     这场南郡战事的讨论,果然又演变成对两位公子的考验。

     曹丕与曹植额角沁出细汗,司马懿和杨修虽心有所悟,却不敢出声提点,只能看着自家主子陷入困境。

     ...... 已知答案的情况下,如何写出完美解答? 关键在于既要保全曹仁,又要维护主公因南郡失守受损的颜面。

     此刻最焦灼的,莫过于曹丕、曹植及其心腹谋士。

     司马懿与杨修作为智囊,本应为主分忧。

    但在曹营老一辈谋士尚未退出舞台之际,他们的影响力终究有限。

     历史总是轮回。

    待曹操百年之后,荀彧、郭嘉等英才早已作古,程昱、贾诩亦垂垂老矣。

    而司马懿、杨修正值壮年,若能辅佐少主登位,必将成为新朝肱股之臣。

     然而此刻,两位公子却被曹操的难题所困。

     见父亲神色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