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舒也认同。

     然而……这支五百人的新军,将成为曹舒除暗卫之外,真正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因此,曹舒希望他们能提升整体战力与协同作战能力,而非盲目冲上战场,在鲜血洗礼中折损大半,才逐渐成长。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 这正是曹舒的初衷。

     见曹舒态度坚决,曹操只得无奈点头。

     反正无论孙子如何折腾,即便这五百人全废了,曹操也能替他善后。

     …… 曹舒本以为私兵之事就此平息。

     不料次日清晨,杨修以丞相府属官身份上书弹劾曹舒。

     当然,这份奏章并非呈给天子刘协——这位傀儡皇帝远在许昌,距邺城三百余里,还隔着黄河天险。

     因此,奏章实际上是递交给丞相曹操的。

     阅毕,曹操勃然大怒,本想召杨修痛斥一番。

     但转念一想,这或许能推动“嗣子之争”的进程。

     于是,曹丕、曹植、司马懿、杨修四人悉数被召至丞相府。

     然而,四人踏入正厅后,却齐齐愣住—— 厅内主位坐着曹操,左右两侧赫然是荀攸与曹舒。

     这阵仗,俨然一副升堂问案的架势。

     荀攸作为曹操的首席谋士,列席在此众人自然没有异议。

     但年仅七岁的曹舒,凭什么与荀攸平起平坐分列两侧? ...... 杨修神色复杂地望向曹舒。

     却迎上曹操凌厉的目光威慑。

     那眼神分明在警告:朕的皇长孙在此就座,尔等有何不满? 久居上位者的曹操,一个眼神就令人不寒而栗。

     区区杨修岂能招架? 当即败下阵来。

     与此同时,曹舒也向杨修投来审视的目光。

     奏章内容曹操早已让曹舒过目。

     平心而论,杨修文采确实斐然。

     但既然敢来触霉头—— 不妨让他见识见识,得罪当朝皇长孙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杨修突然打了个冷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