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生的曹丕、曹植、曹彰,以及环夫人所生的曹冲,皆非庸才。

     可惜他们生于曹家,卷入嗣子之争。

     曹彰主动退出,曹冲意外早逝,最终只剩曹丕与曹植相争。

     然而时至今日,长孙曹舒展现的才华与能力,已远超二人。

     老曹虽年过五旬,但身体尚算硬朗,再撑十余年不成问题。

     届时,曹舒已然成年…… 倘若曹操真有传位给曹舒的心思,倒也未必不可行。

     这是荀攸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对继承人之争的考量。

     与此同时,荀家内部也暗流涌动。

     现任家主荀彧,作为曹操麾下的核心文臣,掌管后勤大权,堪称“曹氏集团”的重要股东。

     然而,荀彧对继承人之争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既不支持曹丕,也不看好曹植。

     他的真实想法,竟是……还政于汉室? 但这仅是荀彧一人的主张。

     以荀攸为代表的另一派荀氏族人则认为,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摒弃。

     北方能在乱世中重归一统,全赖曹操浴血奋战。

     半生心血打下的基业,岂能拱手让与刘协? 更何况,曹操并非孤军奋战。

     他身后站着曹氏、夏侯氏等宗亲武将,以及河南河北的世家大族。

     这些“曹氏集团”的股东们,投资曹操就是为了获利。

     若还政天子,谁来保证他们的利益? 指望刘协? 简直是痴人说梦! 能不被清算已是万幸。

     …… 重要说明:关于荀彧是否忠于汉室,历来争议不休。

     本书设定荀彧心怀汉室,望持不同观点的读者见谅。

    作者需兼顾各方,实属无奈。

     当夜,曹植、曹丕、司马懿各自回府禁足,由许褚派虎卫军严加看守。

     唯独杨修未受任何惩处。

     常言道:无罚之罚,最为致命! 曹操岂会轻易放过杨修? 显然是在等杨家主动上门议价。

     若筹码不足—— 杨修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