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药香暗渡,初结蛛丝

关灯
病愈后的朱橚,似乎因祸得福,赢得了坤宁宫上下更精心的呵护,也赢得了更多“任性”的资本。

     他表现出对一切苦味液体的极度抗拒。

    无论是御医开的调理药汁,还是乳母精心炖煮的补汤,只要勺子递到嘴边,他便紧闭双唇,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若强行喂入,必呕得撕心裂肺,连带之前吃的奶水也一并吐出。

     马皇后心疼不已,只得一次次作罢,对着唉声叹气的御医和焦头烂额的乳母道:“罢了罢了,既是吃不下,便再想想别的法子。

    总强过他这般受罪。

    ” 这为朱橚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一日,刘纯院使再次入宫请脉。

    诊视过后,他抚须沉吟道:“殿下大病初愈,脾胃尚弱,虚不受补,强喂汤药确非良策。

    或许……可尝试药浴之法。

    以药性温和之品煮沸沐浴,由肌腠缓缓吸收,不伤脾胃,亦能强身健体,驱除余邪。

    ” 马皇后闻言,顿觉可行:“此法甚好!便劳烦刘院使开方。

    ” 刘纯很快拟好方子,多是黄芪、防风、白术、艾叶等益气固表、祛风散寒之药。

    药材由御药房送来,在坤宁宫的小茶房内由宫女们小心煎煮,滤出药汁兑入沐浴的热水中。

     药香很快弥漫开来。

     乳母抱着朱橚,准备将他放入小小的浴盆中。

    出乎所有人意料,一向对“药”避之唯恐不及的五皇子,此刻却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嗅着空气中的味道,不仅没有抗拒,反而伸出小手,似乎想去捞盆中漂浮的药渣。

     “咦?殿下今日倒不怕药味了?”乳母惊讶道。

     马皇后也凑近来看,只见儿子在温热的药水中显得颇为惬意,小胳膊小腿扑腾着,甚至将几片艾叶捞起来捏在手里玩。

     “许是这味道不似汤药那般苦涩,又或是泡着舒服。

    ”马皇后笑道,“看来这法子是对了。

    ” 朱橚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借着玩闹,仔细辨认着水中的药材。

    黄芪的豆腥、艾叶的辛香、防风的特异气味……与他脑中的知识一一对应。

    他甚至故意将一点药水溅到嘴里,细细品味,判断着炮制火候和药力。

     这只是第一步。

     此后,每次药浴,他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会咿咿呀呀地指着煎药的罐子,似乎想看整个过程;会在药浴时,将不同的药材挑出来,摆弄玩耍。

     宫女们只当是孩童新奇,且皇子喜欢,便也由着他。

    有时还会笑着将一些干净的、药性平和的药材(如枸杞、红枣)给他当玩具。

     马皇后见此法不仅有益儿子身体,还能逗他开心,更是乐见其成,甚至吩咐御药房,每次送药来时,额外包一小包品相好的、干净的药材给五皇子玩耍。

     于是,朱橚的摇篮和榻上,渐渐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红色的枸杞、黑色的桑葚、黄色的菊花、切成片的甘草…… 他利用这些“玩具”,开始重新锻炼自己对手指精细动作的控制力,同时不断复习、巩固着脑海中的药学知识。

    在这个没有教科书、没有实验室的时代,这些原始的药材就是他最宝贵的学习工具。

     另一方面,关于小柱子的观察和信息收集,也从未停止。

     通过零碎的对话和观察,朱橚大致拼凑出小柱子的情况:河南归德府人,元末战乱与灾荒中家人尽丧,被同乡辗转带入京,为了口饭吃净身入了宫。

    因笨手笨脚且无人提携,只能在坤宁宫外围做些洒扫、跑腿的杂役,时常受大太监王公公的责骂,同伴小太监也因他常挨骂而疏远他。

    唯一的优点似乎是跑得快,腿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