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借医探幽,惊鸿一瞥

关灯
朱元璋对军械案的雷霆之怒,并未随时间流逝而平息,反而像酝酿中的风暴,云层愈积愈厚,压得整个金陵城喘不过气。

    宫内气氛依旧紧绷,低语和猜测在宫墙角落滋生,又迅速被恐惧掐灭。

    坤宁宫虽仍是相对温暖的避风港,但马皇后时常的凝眉和朱元璋越来越少出现的身影,无不昭示着外间的惊涛骇浪。

     朱橚深知,在这种环境下,任何非常规的举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来灭顶之灾。

    北三所的那个发现,如同藏在鞋底的一根尖刺,时刻提醒着他危险的存在。

    他按捺住立刻行动的冲动,继续蛰伏,同时更加用心地经营着“药材神童”的形象。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辨认药材。

    当刘纯再次前来请脉,并如常般带着考较意味地向平安讲解一味新药的性味归经、炮制方法时,朱橚会忽然咿呀出声,小手不是去抓药,而是指向一旁用来称量药材的小巧戥秤,然后又指向自己的嘴巴,做出一个“一点点”的口型。

     刘纯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殿下之意是……用药需如用秤,分量不可差错?” 朱橚立刻露出一个“你懂了”的模糊笑容,转而抓起一片甘草啃起来,留下震惊的刘纯和一旁首次微微抬起眼皮、飞快瞥了朱橚一眼的平安。

     又一次,刘纯带来一些干燥的蝉蜕,讲解其疏散风热、利咽开音之效。

    朱橚听着,忽然打了个小小的喷嚏,然后模仿着刘纯平日捻须的动作,用小手指捏起一点蝉蜕粉末,小心翼翼地撒入旁边一碗清水中,看着粉末散开,然后指着水,又指了指自己的喉咙,小眉头皱着摇头。

     “殿下是觉得……此物直接入喉散开,恐刺激不适?需以水为载体?”刘纯的声音都因激动有些发颤。

    蝉蜕质轻,直接冲服确易呛咳,常需包煎或巧妙配伍。

    这等细微的用药体验,绝非寻常孩童能知! 一次次“无意”的、却精准戳中药学细微关键之处的举动,彻底征服了刘纯。

    这位老太医如今看待朱橚的眼神,已不再是看一个聪慧的皇子,更像是看着一件稀世瑰宝,一座未经发掘的医学金山。

    他甚至开始私下里记录朱橚的这些“灵光一闪”,视若珍宝。

     马皇后虽觉惊奇,但出于对幼子的溺爱和对其“怪癖”的习惯,只当是刘纯太过喜爱孩子而产生的夸大,一笑置之,并未深究到“妖孽”层面,反而觉得儿子能与这位医术精湛、品德敦厚的老院使投缘是件好事。

     火候已到。

     这一日,刘纯请脉后,并未立刻离去,而是沉吟片刻,对马皇后拱手道:“娘娘,殿下于药学一道,天赋异禀,实乃老臣平生仅见。

    然药学之源,在于天地自然。

    诸多药材,生于山野,采于四季,形态气味,非经炮制之干品所能尽显。

    老臣斗胆建言,若天气晴好,或可抱殿下至御花园稍开阔处,辨识些鲜活草木,于殿下感知药性、启迪心智,或大有裨益。

    ” 马皇后闻言,略作思索。

    她虽担心儿子身体,但见刘纯言辞恳切,且近日天气和暖,朱橚身体也的确康健了许多,便点头应允:“刘院使所言有理。

    总是闷在殿中也不好。

    便依院使所言,择日带小五去园中走走也好。

    只是需得多带人手,仔细看护,莫要着了风,也莫要去那太偏僻处。

    ” “老臣遵旨!”刘纯强压激动,连忙应下。

     计划的第一步,顺利得超乎想象。

     三日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一支小小的队伍从坤宁宫出发,前往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