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低配版”药材的寻觅

关灯
六月中旬,陈三七以“回老家看望父母”为由,暂时从城市的喧嚣中抽身。

    真正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寻找那些能够助他炼体的特殊药材。

     老家依旧保持着那份宁静,青瓦白墙的老宅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安详。

    母亲李秋萍见到儿子回来,喜出望外,忙着张罗饭菜;父亲陈君泽则坐在藤椅上,打量着儿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变化。

     “气色比上次好多了,”老中医的目光如炬,“看来那些方子确实有用。

    ” 陈三七心中一动,顺势接话:“爸,我正想请教您一些药材方面的事。

    ” 饭后,父子二人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

    陈三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清单,上面列着需要的药材:百年何首乌、野生黄精、高山雪莲、地脉灵芝... 陈君泽接过清单,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药材...可不常见啊。

    如今市场上假的比真的多,就算有真品,价格也高得吓人。

    ” 他指着“百年何首乌”一项:“真正的百年何首乌,市面上几乎绝迹了。

    去年省城拍卖会上出现过一株,拍出了三十多万的天价。

    ” “地脉灵芝就更不用说了,”老人摇摇头,“这东西只在特定地质条件的深山中才有,采摘极其危险,现在几乎没人愿意冒险了。

    ” 陈三七的心沉了下去。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父亲的话,还是感到一阵失望。

     “不过...”陈君泽话锋一转,“后山或许还能找到些替代品。

    虽然年份不够,但总比市面上那些人工种植的强。

    ” 第二天清晨,父子二人带着采药工具上了后山。

    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陈君泽虽然年事已高,还有高血压之类的病症,但在山间行走却如履平地,仿佛回到了他熟悉的战场一样。

    他一边走一边向儿子讲解各种草药的辨识方法和采摘技巧。

     “看,这是黄精,”老人指着一株植物,“虽然只有三五年的年份,但胜在野生,药性比种植的强不少。

    ” “这是丹参,活血化瘀的良药。

    ” “这是黄芩,清热燥湿...” 陈三七认真听着,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

    他惊喜地发现,在父亲指点下,短短一个上午就采到了不少品质不错的药材。

     然而,当他尝试运转体内那丝气感去感应这些药材时,却发现它们蕴含的“能量”微乎其微,远达不到修炼所需的标准。

     “爸,这些药材...感觉药力不够强啊。

    ”他忍不住说。

     陈君泽叹了口气:“如今的生态环境不比从前了。

    污染、气候变化,还有过度采摘,都让野生药材的药性大不如前。

    你清单上那些珍品,恐怕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才能找到了。

    ” 回到老宅,陈三七不死心,开始在网上查询那些珍稀药材的信息。

    结果让他更加沮丧:正如父亲所说,这些药材要么有价无市,要么价格高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