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争端

关灯
原材料进货单都要报给区工业局,你截住的那部分,原材料账一核对就露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顿了顿,手指敲了敲桌上摊开的银行对账单,纸张发出“嗒嗒”的轻响:“更别说压模机还是借的外贸公司指标,每批次的生产数量、损耗率都得有说法。

    真要被查出来逃税,公司得罚得底儿掉,咱们几个都得进去吃牢饭!” 他的目光像鹰隼似的扫过李平,满是警告,“你忘了去年个体户逃税被查的事?连家都被抄了!” 张凤却不死心,她舔了舔嘴唇,眼神里满是贪婪和侥幸:“可再怎么说,他们也没法精准知道小然到底卖了多少盒磁带吧?咱们找小厂代工的那部分,不进公司的总账,直接拉去外地卖,不就行了?” 她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我听说有些个体户就是这么干的,好几年都没被发现。

    ” “那些小厂为了自保,账本保管得比命还重要。

    ”李强冷笑一声,语气里满是嘲讽,“一旦事发,他们第一个把咱们供出去。

    别想这些歪门邪道了,老老实实交钱,别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毁了。

    ” 他靠向椅背,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一副不容置疑的架势。

    会议室里的吊扇还在“嘎吱”转,空气里的烟味更浓了,没人再说话,只有窗外的蝉鸣断断续续飘进来,显得格外聒噪。

     一直沉默的李默然坐在会议桌的角落,像个局外人。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白校服,袖口卷了两圈,露出细瘦的手腕,手腕上还沾着点钢笔水。

     他的头发剪得很短,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一点眼睛。

    刚才几个人争论的时候,他一直没说话,只是手里反复拧着英雄牌钢笔的笔帽,笔帽有点松,“咔嗒”“咔嗒”的声响在嘈杂的争论中显得格外清晰。

     此刻,他终于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把钢笔放在桌角,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别争了,钱必须缴。

    ” 李平、李强和张凤都愣了一下,齐刷刷地看向他。

     李默然抬起头,目光平静,没有丝毫慌乱,透着与他十五岁年龄不符的沉稳:“我不想因为逃税背上骂名,缴完6千万,剩下的6千万也够我们生活了。

    要不是叶叔帮忙周旋,出版社上周就上门催缴了。

    ” 他说的叶叔是市音像出版社的老领导,上周特意找他谈过一次。

    那天叶叔坐在他办公室里,泡了杯热茶,语重心长地说:“小然,你是个有天赋的孩子,磁带卖得好是好事,但规矩不能破。

    单位的监管严,逃税的风险太大,一旦出事,不仅公司没了,你的名声也毁了,不值得。

    ” 李默然还记得当时自己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他知道这1.2亿的净利润来之不易——从去年冬天录第一首歌,到今年春天找压模厂生产,再到夏天铺到二十七个省市的音像店,每一步都不容易。

    但他更清楚,逃税的后果不是他们能承担的。

     “嘿!你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李平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指着李默然,声音陡然拔高,“胳膊肘往外拐是不是?这钱可都是你赚来养我们这个家的,你倒好,说交就交!你知道6千万能买多少东西吗?”他满脸怒容,额头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

     李默然抬眼,直直地看向李平,眼神里没了往日的顺从,多了几分坚定:“钱是我赚的,怎么处理我说了算。

    ” 他顿了顿,转向李强,“强叔,后续缴税的事就交给你了,需要我签字的地方,随时找我。

    ” 说完,他站起身,抓起椅背上的书包。

    书包是帆布的,上面印着“三好学生”的字样,带子有点松,他随手拽了拽。

    “今天是我上初中第一天,不能迟到。

    ”他的语气很平静,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争论与他无关。

     他转身走向门口,脚步很稳。

    走到门口时,他又停了一下,想起昨天去派出所办的身份证——民警说他上初中,符合办理条件,让他等通知领取。

    等拿到身份证,他就能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事情了。

     张凤看着李默然离去的背影,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嘟囔着:“这孩子,白养这么大了,一点都不体谅我们的苦心。

    我们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以后能过得好点?”她满脸哀怨,眼眶都有点红了,仿佛自己才是受了天大委屈的人。

     李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抓着头发,嘴里骂骂咧咧的,却没再说什么。

    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只有吊扇“嘎吱”的转动声和窗外的蝉鸣。

     待李默然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楼道里,李强才重新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雾,白色的烟圈在闷热的空气里慢慢散开,打破了短暂的寂静:“我们得认清现实,这挂靠在国营音像出版社下的模式,虽说给了咱们起步的机会,可也像把双刃剑,处处是制约。

    ” 他弹了弹烟灰,烟灰落在对账单上,留下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