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眼真多
关灯
小
中
大
汽车鸣笛声,绵长而急促。
张凤和李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甘,却也知道拗不过去。
李平把存折塞进纸袋,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张凤擦了擦眼泪,抓起椅背上的外套,两人跟着李强走出办公楼,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却没带来半分暖意。
与此同时,城南的邮电局里,李默然正攥着一张两毛钱的硬币,站在公共电话亭前张望。
九月的邮电局人不多,柜台后的工作人员低头核对着电报单,玻璃窗上贴着“长途电话需登记”的红色标语。
他深吸一口气,拉开电话亭的门,塑料帘子发出“哗啦”一声轻响。
没有手机的年代,连打电话都要小心翼翼。
他原本想找邻居家借电话,可一想到电信局会留存通话记录,又立刻打消了念头——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是自己把消息透出去的。
手指在拨号盘上顿了顿,他按出南方日报社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每一声都像敲在他心上。
“喂,您好,南方日报社。
”接线员的声音传来时,李默然攥紧了听筒,指节泛白:“您好,我要爆料……跟新世代影音公司合作的张凤、李平,正在去税务局缴纳李默然的磁带版税,金额很大,是这3年的全部版税收入。
”他刻意压低声音,避免被电话亭外的人听到。
“请问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接线员追问。
李默然顿了顿,快速说:“不用留名,你们去税务局核实就知道了。
”说完,他挂断电话,匆匆走出电话亭,把两毛钱硬币塞进裤兜。
他不是想多管闲事,只是不想像那些自吹自擂的歌手——邓莉军、王结、张学油,动辄说自己的唱片卖了几千万张、几亿张,却拿不出半点证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话。
他要的不是自夸,是实打实的认可。
南方日报要是报道了这件事,不仅能证明他的磁带销量真的好,还能让所有人知道,他是个合法纳税的歌手——这份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赞美,比自己说一百句都管用。
南方日报社的社长办公室里,社长刚放下电话,就立刻抓起桌上的内线:“通知社会新闻部的小王,马上带相机去市税务局,有个大新闻——有人主动去缴了3年的磁带版税,金额不小,是正能量题材,一定要采访到位。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社长,要不要先核实一下?万一消息是假的……”秘书在电话里问。
社长笑了笑,手指敲了敲桌面:“你想啊,谁会特意花两毛钱电话费,来报一个假新闻?再说了,现在国家鼓励个体和企业主动纳税,税务局肯定乐意配合宣传,这可是双赢的事。
” 他
张凤和李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甘,却也知道拗不过去。
李平把存折塞进纸袋,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张凤擦了擦眼泪,抓起椅背上的外套,两人跟着李强走出办公楼,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却没带来半分暖意。
与此同时,城南的邮电局里,李默然正攥着一张两毛钱的硬币,站在公共电话亭前张望。
九月的邮电局人不多,柜台后的工作人员低头核对着电报单,玻璃窗上贴着“长途电话需登记”的红色标语。
他深吸一口气,拉开电话亭的门,塑料帘子发出“哗啦”一声轻响。
没有手机的年代,连打电话都要小心翼翼。
他原本想找邻居家借电话,可一想到电信局会留存通话记录,又立刻打消了念头——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是自己把消息透出去的。
手指在拨号盘上顿了顿,他按出南方日报社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每一声都像敲在他心上。
“喂,您好,南方日报社。
”接线员的声音传来时,李默然攥紧了听筒,指节泛白:“您好,我要爆料……跟新世代影音公司合作的张凤、李平,正在去税务局缴纳李默然的磁带版税,金额很大,是这3年的全部版税收入。
”他刻意压低声音,避免被电话亭外的人听到。
“请问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接线员追问。
李默然顿了顿,快速说:“不用留名,你们去税务局核实就知道了。
”说完,他挂断电话,匆匆走出电话亭,把两毛钱硬币塞进裤兜。
他不是想多管闲事,只是不想像那些自吹自擂的歌手——邓莉军、王结、张学油,动辄说自己的唱片卖了几千万张、几亿张,却拿不出半点证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话。
他要的不是自夸,是实打实的认可。
南方日报要是报道了这件事,不仅能证明他的磁带销量真的好,还能让所有人知道,他是个合法纳税的歌手——这份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赞美,比自己说一百句都管用。
南方日报社的社长办公室里,社长刚放下电话,就立刻抓起桌上的内线:“通知社会新闻部的小王,马上带相机去市税务局,有个大新闻——有人主动去缴了3年的磁带版税,金额不小,是正能量题材,一定要采访到位。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社长,要不要先核实一下?万一消息是假的……”秘书在电话里问。
社长笑了笑,手指敲了敲桌面:“你想啊,谁会特意花两毛钱电话费,来报一个假新闻?再说了,现在国家鼓励个体和企业主动纳税,税务局肯定乐意配合宣传,这可是双赢的事。
”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