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年代的校园图景

关灯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拂着华夏大地,羊城也在这股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羊城第二中学作为当地的重点中学,承载着无数学生和家长的希望与梦想。

     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羊城第二中学那古朴的红砖墙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校门口的几棵梧桐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一方校园。

     初秋的露珠在叶片上滚动,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校园的珍珠。

     此时,校园里已经热闹起来。

    初一年级的六个班级在走廊上排成了蜿蜒的长队,学生们叽叽喳喳,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他们正在等待领取新课本,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对于他们来说,是知识的宝库,是开启未来的钥匙。

     纸页的翻动声与远处操场上传来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活力的校园乐章。

     在车棚里,一辆黑色的轻骑15格外引人注目。

    它的金属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线条流畅,造型时尚。

     这辆摩托车的主人正是李默然。

    在这个自行车都属于奢侈品的年代,摩托车无疑是一件稀罕物,它的出现,立刻引来几个男生艳羡的目光。

     他们围在摩托车旁,眼中满是渴望,不时伸手轻轻触摸,仿佛在感受着这份不属于他们的奢华。

     “这摩托车可真帅啊!” “是啊,要是我也能有一辆,那该多威风!” 男生们的窃窃私语中,充满了对李默然的羡慕和对这辆摩托车的向往。

     初一(二)班的教室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木课桌,它们被分成六列,静静地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

     李默然因为身高出众,达到了1.68米,在一众同学中鹤立鸡群,所以被班主任指定坐在最后一排。

     他的同桌是两位扎着麻花辫的女生,她们的课本边角都整齐地包着报纸封面,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保护课本的方式,既实用又环保。

     前排的男生们似乎对李默然的摩托车更感兴趣,他们频频回头,目光在李默然和摩托车之间来回穿梭,眼中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坐在后面的同学则在小声地议论着,“听说他是轻工局子弟,家里肯定很有钱。

    ”“还跳级了呢,学习肯定也特别好。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