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科研所痕迹·命运抉择

关灯
冷风从铁门后涌出,带着消毒水和冷却液的气味。

    我站在门口,右臂的碳化区域突然抽搐了一下,像是被电流贯穿。

    这种反应以前没有过。

     “有能量场。

    ”我说。

     苏晴立刻停下脚步,手搭在医疗包上,“强度多少?” “读不出来。

    ”我抬起左手按在墙面,零域扫描刚接入,信号就出现了断层式波动,“系统不稳定,可能是屏蔽层。

    ” 老周把破拆锤扛到肩上,“里面说不定早被人清过。

    ” “但灯还亮着。

    ”我盯着通道深处。

    那光不是应急灯的黄绿频闪,而是稳定的白光,说明供电系统仍在运行。

     我们没再说话。

    王强还在担架上昏迷,两名队员抬着他,跟在老周后面。

    我走在最后,左手始终贴着墙,随时准备重建屏障。

     斜向下通道坡度十二度,符合军用标准。

    墙壁是双层合金夹芯结构,外层已经锈蚀,内层却完好。

    越往里走,空气越冷,呼吸开始凝出细雾。

     三百米后,前方出现第一道安检门。

    金属框架扭曲变形,像是被人从内部炸开的。

    地上散落着几块破碎的身份牌,编号模糊,只剩灰点标志的残影。

     “不是守夜人干的。

    ”苏晴捡起一块看了看,“破坏痕迹很新,最多不超过四十八小时。

    ” 我蹲下身,用手电照向地面。

    拖拽痕迹明显,朝通道深处延伸。

    还有另一种印记——细长、对称,像是机械足肢留下的刮痕。

     “蜘蛛来过。

    ”我说。

     老周点头,“不止一批。

    ” 我们继续前进。

    又过了两道封锁门,最后一段通道尽头是一扇密封闸口,上面印着三角环符号,下方刻着D-7。

    闸门半开,边缘有高温熔断的痕迹。

     穿过去,空间骤然开阔。

     圆形大厅直径约五十米,中央是一座下沉式控制台,四周环绕着数十个休眠舱。

    大部分舱体破损,玻璃裂成蛛网状,里面空无一物。

    但靠近控制台的几个仍然封闭,冷雾在表面缓缓流动。

     “有人在维持低温。

    ”苏晴低声说。

     我没有回应。

    零域感知到整个建筑的结构负荷异常——地下至少还有三层,全部被厚重的防爆层隔开。

    更关键的是,主控系统仍有活性,只是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

     “别碰任何东西。

    ”我走向控制台,“这里埋了自毁装置。

    ” 话音未落,右臂猛地一震,碳化皮肤裂开一道细缝,渗出淡蓝色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