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风起陇西!躺平老板的“神预言”

关灯
建兴二年的秋天,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气氛中到来。

    成都的市井依旧繁华,炒菜的香气和隐约的麻将声点缀着日常生活,但高层核心圈子里,所有人都明白,决定国运的时刻正在一步步逼近。

     司马懿坐镇长安后,果然采取了坚壁清野、固守不战的策略。

    他大力加固祁山、陈仓、郿城等要塞的防御,派遣精锐巡逻陇山道,同时严厉整肃雍凉军纪,清除可能存在的隐患,摆出了一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架势。

     这给季汉的北伐筹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原本计划在秋高马肥之时发动奇袭,但面对司马懿这只缩进硬壳的老乌龟,强行进攻必然损失惨重。

     丞相府内,灯火常常彻夜不熄。

    诸葛亮与诸葛光对着巨大的陇西地图(由系统出身的地理人才和细作共同绘制,精度超过这个时代),反复推演各种可能性。

     “司马懿用兵,最善忍耐,不露破绽。

    ”诸葛亮眉头紧锁,羽扇轻摇的速度都比平时慢了些,“若其始终坚守不出,我军粮道漫长,久则生变。

    ” 诸葛光指着地图上陇西一带的羌胡聚居区:“强攻难下,或可再行‘攻心’之策。

    陇西羌胡,素与魏国不睦,受其压迫。

    若我能遣能言善辩之士,携重金厚礼,联络羌豪,许以好处,使其扰魏后方,或可为内应,则司马懿首尾难顾,或可迫其出战。

    ” “此计甚好!”诸葛亮眼睛一亮,“然司马懿非孟获,其心思缜密,对羌胡定然也有所防范。

    遣何人前往,如何联络,需慎之又慎。

    ” “臣愿亲自挑选人手,制定详细方略。

    ”诸葛光主动请缨。

    他麾下那些系统出身的辩士和三流将领,经过南征磨练,对此类任务已是轻车熟路。

     “可。

    ”诸葛亮点头同意,“此事便交由孔亮全权负责。

    切记,安全第一,若事不可为,及时撤回。

    ” 就在两位“卧龙”为如何撬开司马懿的乌龟壳而殚精竭虑时,我们的躺平老板刘禅,却在后宫开辟了新的“科研项目”——尝试制作豆腐。

     起因是他某天吃腻了各种肉食,无比怀念清爽的豆制品。

    于是,他又一次搬出了“仙翁梦授”的万能借口,召集了几个信得过的太监和工匠,开始折腾泡豆、磨浆、过滤、点卤…… 过程自然是曲折的,失败是常态。

    不是豆浆磨得太粗,就是点卤不成形,搞得御厨房一片狼藉,豆腥味弥漫。

    负责此事的太监看着浪费的豆子,心疼得直抽抽,又不敢说什么。

     这天,刘禅正围着一个小石磨(他让人按他描述做的)研究磨浆的粗细,费祎拿着一份密封的军情急报,匆匆赶来。

     “陛下,陇西密报!” 刘禅拍了拍手上的豆渣,接过情报打开一看,是诸葛光派人送来的,关于联络羌胡进展的汇报。

    进展不算顺利,司马懿对边境管控极严,派去的几波人要么无法深入,要么传递消息困难,效果甚微。

     “果然没那么容易啊。

    ”刘禅叹了口气,倒也不觉得意外。

    司马懿要真是那么好对付,也不会成为诸葛亮一生的劲敌了。

     他看着情报,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模糊的念头。

    上辈子好像看过什么科普或者地理论文,提到过陇西那边有个什么地